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封面图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刘恩允,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研究针对当前大学生不正确的生命观和戕害、漠视生命等错误行为层出不穷的现象,也基于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匮乏,试图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现实反思和理论透视,寻求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积极策略。本书在对生命、生命教育进行概念界定和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生命观念和行为进行了考察、归纳和剖析,并在理论层面上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生命与生命教育之解读

第一节解读生命

一、内涵论的视角

(一)生命是一个价值实体

(二)生命是一个多维结构体

(三)生命是一个创生的过程

(四)生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二、外延论的视角

(一)生命与死亡

(二)生命与生活

(三)生命与情感

(四)生命与道德

(五)生命与幸福

(六)生命与禁忌

第二节解读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兴起

(一)国外生命教育的兴起

(二)我国港台地区生命教育实践

(三)我国大陆生命教育发展现状

二、生命与教育的关系

(一)生命之于教育的规约价值

(二)教育之于生命的成就意义

三、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

四、生命教育的哲学基础

(一)西方哲学对生命问题的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哲学思想

第二章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滥觞与困惑

第一节大学生生命现状

一、来自两组数据的思考

二、来自若干实例的探问

(一)大学生自杀实例

(二)大学生犯罪案例

(三)大学生自杀事件案例回放

第二节大学生生命困境

一、生命价值观的偏离

二、生命归属感的缺失

三、生命责任感的淡漠

四、生命协调能力的匮乏

五、生命承压能力的脆弱

六、生命情感世界的危机

第三节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归因

一、学校教育人文精神的式微

二、家庭教育功利思想的侵蚀

三、社会教育生命文化的缺失

四、生命自身成长环境的肢解

第三章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思与批判

第一节生命教育的旨归和铺陈

一、生命的超越性:功利与虚化

(一)生命超越性的教育目标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二)生命教育的超越性缺乏当下关注

二、生命的人际观:伪善与欺骗

(一)自我真诚性的迷失:真我接纳性的自欺趋向

(二)人际真诚性的迷失:交往利益化的欺人趋向

(三)社会真诚性的迷失:价值体制化的伪善趋向

三、世界性生命观:强权与边缘

(一)缺乏个体感知的世界性生命观

(二)自大与媚外的世界性生命观

(三)概念化的世界性生命观

第二节生命教育的基调和取向:激情与沉沦

一、无家可归的永恒

(一)没有过程的目标追求

(二)渐行渐远的纯粹情结

(三)过分倚重的经验性证明

二、无根而生的自由

(一)主体意识消解的自由

(二)主体意识膨胀的自由

三、雾里看花的生命正义

(一)正义之善何处生发

(二)正义之责任何以教育

(三)正义之乡土情结何以消融

第三节生命教育的方法和载体:炫彩与滥觞

一、价值化的生命教育:效用的狂欢与疲惫

(一)价值化生命教育的运行逻辑

(二)价值化生命教育面临的时代困境

二、缺乏实践力的生命教育:技术的饕餮与滞胀

三、红色的生命教育:眩晕的救赎

(一)启蒙性的红色文化教育,还是报恩性的红色文化教育

(二)能力有限的红色文化教育,还是万能论的红色文化教育

(三)反思性的红色文化教育,还是灌输性的红色文化教育

(四)精神自足的红色文化教育,还是工具取向的红色文化教育

(五)开拓创新性的红色文化教育,还是庸俗恶搞性的红色文化教育

四、生命教育的故事与人物:启示与崇拜

第四章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文化润泽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文化特征及其实现

一、生命教育危机的文化溯源

(一)生命归宿感的迷失与追寻

(二)生命权利和良善顺序的先与后

(三)生命教育职能的分工与合作

(四)管理与教化的分离与融合

二、儒家对话现代性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一)儒家对话现代性生命教育的价值基础:“仁”与“义”

(二)儒家对话现代性生命教育的社会学基础:“天下”观

(三)儒家对话现代性生命教育的本体观:融合与超越

(四)儒家对话现代性生命的权利观和动力观:民本与教化

三、儒家视阈下现代性生命教育的实现

(一)明确家庭、社会、学校的生命教育职责

(二)构建生命教育的主题系统

(三)厘清生命教育主题的展开顺序

(四)遵循生命教育的践行原则

(五)营造管理与教化相融合的生命调控秩序

四、生命教育的文化依托: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

(一)中国传统节日:生命意义的生发及其教育价值

(二)传统节日的生命教育路径

第二节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国内外经验与借鉴

一、欧美国家高校生命教育的经验和特点

(一)美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特点与经验

(二)英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特点与经验

(三)欧美国家高校生命教育的启示

二、港台地区高校生命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一)港台地区高校生命教育的特点

(二)港台地区高校生命教育的启示

第五章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塑与建构

第一节重塑大学生生命体系:生态学的视角

一、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态哲学

(一)整体和谐观

(二)动态平衡观

(三)相互依存观

二、生态学视野下生命系统的构建

三、生态学视野下生命形态的表现形式

四、大学生生命系统的现状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五、大学生生命系统的构建

(一)自我生命世界的构建

(二)现实性生命世界的构建

(三)超越性生命世界的构建

第二节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

一、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系统的原则

(一)定位原则

(二)对话原则

(三)均衡原则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开放性原则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系统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厘定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引导方法的适取

(四)教育管理的变革

第三节搭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支撑平台

一、家庭生命教育平台

(一)家庭、家庭教育与家庭生命教育

(二)家庭在大学生生命教育阶段的特殊性

(三)家庭生命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失范及原因

(四)家庭生命教育动力系统的形成

二、社会生命教育的支撑平台

(一)社会、社会教育与社会生命教育

(二)社会在大学生生命教育阶段的特殊性

(三)社会生命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失范及原因

(四)社会生命教育动力系统的形成

三、搭建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平台

(一)高校德育要实现生命教育的价值诉求

(二)高校德育要体现生命教育的内容

(三)高校德育要凸显生命教育的方法论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大学生不正确的生命观和戕害、漠视生命等错误行为层出不穷的现象,也基于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匮乏,试图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现实反思和理论透视,寻求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积极策略。《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在对生命、生命教育进行概念界定和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生命观念和行为进行了考察、归纳和剖析,并在理论层面上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该研究超越自身研究的局限,拓展了研究的视野,探讨了儒家视域下现代生命教育的传统与实现,借鉴了欧美国家和港台地区生命教育的先进经验。《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最终立足于大学生生命体系的重塑和生命教育系统的构建,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大系统搭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平台,提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建议。【作者简介】刘恩允,女,1970年生,山东沂南人,临沂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在读博士,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1998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2010年就读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临沂师专、临沂师范学院、临沂大学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二十年,先后担任临沂师范学院教育与管理科学系副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学院院长、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坚持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相结合,承担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概论、德育论、德育理论专题研究等本科课程课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齐鲁学刊》等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参编教育部规划教材1部,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山东省高校工委德育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临沂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18184
如需购买下载《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83 的主题关于 大学生-生命哲学-教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