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8.0
本丛书的设计,与通常以入其内为主的研究方式不同,而着重在出其外,将理学这一儒学的特定形态作为既定的思潮,而探讨它在与释、道、易各家及社会层面的互动交织中如何发生发展与渗透推广。
引言
第一章 宇宙的化生
一、闻天地之数
(一)天地人物的生成
(二)天数与地数
(三)太极的作用
二、先天学的“心法”
(一)心迹、图“中”与心法
(二)一分为二
(三)先天图与“数往”“知来”
(四)一生二与一二之间
(五)太极、人极与“一实万分”
第二章 保合太和说
一、“保合太和”意义的发掘
(一)“保合太和”与皇权的昭示
(二)太和“中涵”两体
(三)“始终条理”与重“时”
二、太和与阴阳的保合
(一)胡宏的阴阳和合
(二)朱熹论阴阳二气的保合
三、太和一两与阴阳一字
(一)王夫之的太和论
(二)阴阳两字又是一字
第三章 形而上下说
一、形而上下说的字面意义
(一)《系辞》的形而上下之说
(二)唐代经学对“上下”问题的认识
二、宋代理学家的形而上下说
(一)张载与二程的形而上下说
(二)湖湘学的道器“非异体”说
(三)朱熹的道器一物与理气二物说
三、明清气学对形而上下说的总结
(一)明中期气学对宋学的承接
(二)明清之际王夫之的“天下惟器”说
(三)戴震对形而上下的重新解释
第四章 继善成性说
一、继善成性说在宋代的兴起
(一)继善与性善
(二)胡瑷、周敦颐的初步辨析
(三)张载“继继不已”的继善成性说
(四)二程与苏轼的继善成性说
二、朱熹对继善成性说的规范
(一)“继善成性”的字义
(二)多层面多角度的展开
三、明代易学哲学在“述朱”中发展
(一)薛瑄对继善成性的解说
(二)蔡清对朱学的折中和修正
四、继善成性说在王夫之的总结
(一)道善性之“序”与“继”的地位
(二)善、性先后与孟子性善
(三)性、才之分及对张载“善恶混”的修正
第五章 生生之谓易
一、传统儒学的“生生”说
二、宋初学者之论“生”意
(一)胡瑷论“生”及其与前后思想的关系
(二)欧阳修的“天地以生物为心”
三、张载、二程的“生生”论说
(一)张载论“易简”和“生物为本”说
(二)二程的“动之端”为心和乾元生生说
四、朱熹易学哲学的“生生”之说
(一)乾主生而坤成物
(二)如何是“天地生物之心”?
五、王夫之的“生”意体系
(一)乾坤并建的生生之基
(二)动态生生的天地之心
结语
参考文献
跋
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维形态,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发展走向“造极”高峰的根本理论标志。
理学是儒学在宋代的新生,又称“新儒学”,新儒学之“新”面貌,最突出之点就在于对汉唐儒学的整体否定,它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破旧立新”。
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它起始于占卜但高于占卜,易经中记录了很多上古的古代历史事件,因此易经本于实践。
那么,理学与易学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那就我们一起打开向世陵的这本《理学与易学》吧!
《理学与易学》宋元明清学术围绕以理学为主干的儒学共生繁荣,合力推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走向最后的高峰。理学内容的丰富性折射时代思潮的多样性,既要入其内,更要出其外,既有理学与释、道、易各家及周围社会的横列。也有从宋明到现代的纵贯。理学的时代虽离我们远去,但通过它而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命脉仍然在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