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9.0
本书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理论体系,基本上横跨了教育学、编辑学、出版学、管理学、传播学、媒介学、行为学、市场学、媒体资产管理、语言文字学、摄影摄象技术等等多个学科的领域,深刻详细的阐述了数字读物特性和本质,种类以及功能。第一次从系统上阐述了一个新媒介时代特征。了解这个理论对当下媒体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最时兴的电子图书都会产生更新的认识。因为这里阐述描绘的是一个全新的混媒效果、有互动功能的便携阅读器。对当今的媒体产业改革,出版物数字化,各种媒体未来发展,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的运行信息传播特性都会产生深刻影响。一个全新的媒介传播学理论体系,出版此书非常必要。
第一篇 数字读物概述
第一章 关于名字的分歧
第一节 新媒体与现代媒体名称的局限
一 关于名称出现时间的理解
二 关于传播信息方式的区别
三 关于传播信息功能的分化
第二节 明确新概念的意义
一 数字读物的新概念体现了观察媒体的新角度
二 数字读物的新概念提供了研究媒体的新思路
三 数字读物的新概念开辟了思考媒体发展的新视野
第二章 媒介的时代划分
第一节 媒介时代划分的要素
第二节 数字读物带来的时代文化
一 人们也许没有留心,人类采集信息其实就是从影像开始的 .
二 人类已经适应甚至习惯了用文字符号记录信息的方式
第一篇 数字读物概述
第一章 关于名字的分歧
第一节 新媒体与现代媒体名称的局限
一 关于名称出现时间的理解
二 关于传播信息方式的区别
三 关于传播信息功能的分化
第二节 明确新概念的意义
一 数字读物的新概念体现了观察媒体的新角度
二 数字读物的新概念提供了研究媒体的新思路
三 数字读物的新概念开辟了思考媒体发展的新视野
第二章 媒介的时代划分
第一节 媒介时代划分的要素
第二节 数字读物带来的时代文化
一 人们也许没有留心,人类采集信息其实就是从影像开始的 .
二 人类已经适应甚至习惯了用文字符号记录信息的方式
三 新时代的开始,就是一个刚刚启蒙、萌发的阶段
四 记录信息的方式影响着一个文化的发展走向
五 我们人类感官的需要,永远是数字化DV技术要改进的方向
第二篇 数字读物的几个关键文本概念
第三篇 数字读物编著体例
第四篇 数字读物的影响
第五篇 数字读物的发展生理局限和发展方向
后记
本书以“数字读物”为核心命题,将“及时反馈的互动性”概括为数字读物区别于传统媒体成为新媒体的根本特点,提出了划时代的观点:数字读物发展了传统媒体,“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学习效率反馈模式的变革,迟滞型反馈模式变成了即时型反馈模式”。这是对“数字读物”概念史无前例的根本性学理界定。该书具体地阐释了数字读物的本质、性质、特征、种类,从而以传播学、编辑学的视角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数字读物理论体系;在该理论框架下,分析了数字读物对企业管理、政府活动、教育教学、文化消费等领域的影响,证明了反馈模式变革的客观性和复杂性;还简要探讨了目前数字读物发展的羁绊和未来的发展研究方向。
该书的研究命题涉及诸多新问题、新领域、新学科,尤其数字时代文化传播发展中备受关注的各类矛盾的解决。数字时代的脚步匆匆,亟需相关理论的发展和支持。作者积八年时间将教学、管理实践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做了跨越多个学科的理论化阐释和融汇多个领域的体系化尝试,在写作的过程中,既有丰富的实践作为支撑,又有理论的抽象和提炼,是对数字读物这一新兴事物的一次系统理论回应,是一本质量较高的研究性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领域理论发展的空白,对未来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等各个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数字读物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36263 如需购买下载《数字读物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数字读物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06.2 的主题关于 数字技术-应用-传播媒介-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