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5.0
本书主要通过作家作品来研究晚清以来“个人—家—国—天下”系统的变化。先贤为应对时局,对此结构有不同的调整,大致有三种思路:一、去掉家、国,建立个人与天下的联系,欲为新的天下局面立法,以康有为等为代表;二、去掉家、天下,建立个人与国家的联系,建成民族国家,以梁启超等为代表;三、去掉家、国、天下,追求个人幸福与爱情,以包天笑、胡适等为例。本书系跨学科之作,将文学史与思想史打通。
引言
第一章 个人与天下
第一节“外史氏”的报告书
——黄遵宪《日本国志》解
第二节以“大同”为天下立法
——康有为《大同书》解
第三节仁运即大同
——谭嗣同《仁学》解
第二章 个人与国家
第一节去家界以建国家
——梁启超《新民说》、《新中国未来记》解
第二节 中国一民的建国梦
——蔡元培《新年梦》解
第三节死国而非死情
徐枕亚《玉梨魂》解
第三章 女人与国家
第一节男女平权
——秋瑾《精卫石》解
第二节小女创世纪
一一吴稚晖《上下古今谈》解
第四章 无家无国唯有情
第一节“更定婚制许人自由”
——符霖《禽海石》解
第二节守情而非守节
——包天笑《一缕麻》解
第三节离家出走,追求爱情
——胡适《终身大事》解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晚清民初“个人·家·国·天下”体系之变》主要讨论晚清、民初“个人一家一国一天下”体系的变迁。晚清、民初之际,中国内忧外患,诸多士人希望调整上述体系,以应对时艰。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主张进取,希望扩展“天下”,认为中国应为新的“天下”立法,于是主张废除家庭,发动群众,建立起个人与天下的直接联系,但是这种思路在现实中受挫。于是,梁启超、蔡元培、秋瑾等人主张顺应现实,认为中国应从“中国即天下”退到“中国是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去掉家庭,建立起个人(男人和女人)与国家之间的直接联系,于是“个人一家一国一天下”体系演变为“个人一国家”体系。然而,未必所有的人都关心国家大计,部分则将能量放在了爱情之中,于是“个人一家一国一天下”体系演变为“个人一情”体系。上述诸种体系各有利弊,本书也将对此作一分析。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晚清民初“个人—家—国—天下”体系之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9098983 如需购买下载《晚清民初“个人—家—国—天下”体系之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2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晚清民初“个人—家—国—天下”体系之变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13.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092.5 的主题关于 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