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整理中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史的研究状况
第二节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史研究方法初探
第二章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创新和分流
第一节阿特韦尔的分期
第二节米利亚斯、克拉克和斯威齐
第三节一个以德语国家为中心的理论创新周期
第三章创新准备阶段的理论
第一节考茨基的正统理论
第二节伯恩施坦的挑战
第三节对伯恩施坦挑战的初期反应
第四节民粹派和斯特拉霍夫
第五节杜冈的比例失调论
第六节对杜冈理论的反应
第四章早期理论的创新高潮和尾声
第一节希法廷:比例失调和周期性循环
第二节卢森堡和鲍威尔:资本主义的外部边界
第三节布哈林和格罗斯曼:谁是正统?
第五章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美国消费不足危机理论
第二节与利润率下降相联系的危机理论
第三节危机理论中的综合趋势
第四节克拉克的过度积累和危机理论
第五节布伦纳论战
第六节回顾与展望
第六章生产力异化和经济危机
第一节使用价值总量的有限性
第二节资本扩大需要的趋势及其极限
第三节使用价值的异化
第四节使用价值异化的表现
第五节使用价值异化的历史意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书主要研究了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120年的演变过程,陈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史研究的意义,并提出研究方法上的基本思路。全书共分6章,具体内容包括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创新和分流、创新准备阶段的理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发展、生产力异化和经济危机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研究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120年的演变过程。首先,在评价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史研究状况之后,陈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史研究的意义,并提出研究方法上的基本思路。 在考察了不同作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发展阶段的不同划分的基础上,本书首次提出划分两个基本时期来描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从1880年到1940年为早期;1940年至2000年为现代时期。 早期理论的发展可以用一个理论创新周期来概括,包括理论创新的准备阶段、高潮和尾声。早期理论的范式特征,是在对资本主义命运极限的反复追问中寻找革命的根据,理论上以崩溃论的形式表现出来。 斯威齐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现代阶段,并把理论的范式特征转换为资本主义停滞趋势的说明。作为顺应时代变化产物的现代危机理论,经历了从战后的消费不足理论到70年代利润率下降理论的转换,并出现理论的综合倾向。在经过了80年代和90年代理论的相对沉寂之后,布伦纳的理论把经济危机理论引向了全球视野时代。 现代时期经济危机理论在批判性上有所局限,经济危机理论范式面临着新的历史转折。本书试图超越经济危机理论的时代极限,寻找新的理论范式的可能性。从物质生产基础的分析出发,使用价值社会属性决定了一定时期社会使用价值总量的恒定性,资本增殖的无限性和使用价值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使用价值的异化。生产力的异化缓解了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张过程中的需求限制和危机趋势,但是,资本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超过需要,传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将以更为猛烈的方式重新浮现出来。生产力的发展将导致社会价值总量的绝对减少的趋势,由此决定总需求的停滞趋势和利润率下降。同时,生产力的异化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摈弃。价值交换活动趋于减少和非价值交换活动趋于增加的趋势,可能成为资本退出的一种方式。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经济危机理论的演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1782079 《经济危机理论的演变》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00 | 印数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