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9.0
本书以汉服为研究对象,探讨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之本的服饰原型所具有的多重审美趣味、审美内涵以及审美的境界。著作从汉服的色彩、形制、纹样三个层面入手,先总体上观照了整个汉服体系的审美特征,后以汉礼服为重点,突出其“汉官威仪”的主要审美意蕴,再以其他多种服饰形式为辅,阐述汉服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并最终以哲学和文化学的视野,剖析汉服审美背后的精神内核,以期通过服饰审美的外在表象,获得对传统文化根基的深层思考。
引言——精神还乡
第一章 汉服审美的总体观照
第一节 审美风格的历时性划分
一、沉雄古朴的风气之先
二、饱满宏丽的后期推进
第二节
色彩——纯粹的精神领地
一、五行色系之始
二、汉服五色之续
三、“纯正”“和谐”的审美形成
第三节
形制——符号与象征的言说工具
一、身份的代言
二、外形简洁与装饰繁缛“互文”
第四节
纹样——生命情感的唯一寄宿处
一、神仙信仰的象征符号
二、“线”的飞动与生气
引言——精神还乡
第一章 汉服审美的总体观照
第一节 审美风格的历时性划分
一、沉雄古朴的风气之先
二、饱满宏丽的后期推进
第二节
色彩——纯粹的精神领地
一、五行色系之始
二、汉服五色之续
三、“纯正”“和谐”的审美形成
第三节
形制——符号与象征的言说工具
一、身份的代言
二、外形简洁与装饰繁缛“互文”
第四节
纹样——生命情感的唯一寄宿处
一、神仙信仰的象征符号
二、“线”的飞动与生气
三、“充实”与“饱满”
四、人性的光辉
第二章
汉服审美的主要形态——“汉官威仪”的汉礼服
第一节
从“被体深邃”到“宽衣大袖”
一、“被体深邃”深衣制
二、“褒衣大袖”之“礼”的升华
第二节
“峨冠博带”
一、“气宇轩昂”之汉冠
二、“怀金垂紫”之“带”“绶”
第三节
女服之“威仪”
一、命妇礼服——“汉官威仪”的延续与反衬
二、妆容与发饰——个性张扬与伦理归附的双重选择
第三章
汉服审美的多元表征
第一节 庶民服饰的“古拙壮美”
第二节
仕人服饰的“瑰丽堂皇”
一、装饰趣味的极度追求
二、“神采美”的审美转向
三、对生命力度的呼唤
第三节
娱乐化的审美分支——汉乐舞服
一、缘起“神衣”
二、女乐舞服的抒情意境
三、“质朴”到“生动”的审美转化
第四章
汉服审美的精神内核
第一节
汉服审美之主流思想体系
一、“衣冠楚楚”与“尊卑分明”
二、“君权神授”,“以服象天”
三、审美与道德的融合
第二节
汉服审美之“礼乐”精神
一、“仁德”之“象”
二、“礼乐法度”
第三节
汉服审美之“开放”情怀
一、对服饰美的多层判断
二、开怀博大的“自然之道”
第四节 儒道互补的内蕴
参考文献
张灏编著的《汉服审美》以汉服为研究对象,探讨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之本的服饰原型所具有的多重审美趣味、审美内涵以及审美的境界。著作从汉服的色彩、形制、纹样三个层面入手,先总体上观照了整个汉服体系的审美特征,而后以汉礼服为重点,突出其“汉官威仪”的主要审美意蕴,再以其他多种服饰形式为辅,阐述汉服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并最终以哲学和文化学的视野,剖析汉服审美背后的精神内核,以期通过服饰审美的外在表象,获得对传统文化根基的深层思考。《汉服审美》为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12BG063)。
历史上对汉服的解释有两种,一为汉人的服饰,一为汉代服饰。张灏的《汉服审美》这部书显然是抓住了汉代服饰这一主题,有写服装断代史的意味,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实际上又是一个服装美学史的断代研究。汉代,是中国汉文化精神较为纯正的年代,既没有像唐代那样广收博采,集中了多个国家的文明;又不似明代那样之前经历过辽、金、元等政权。从服饰文化来讲,汉代继承、总结、凝炼夏、商、周三代主旨最为彻底,中国二十五史(二十四史加清史稿)中有10部设置“舆服志”,《后汉书》就是第一部。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汉代服饰都是值得研究的,而从美学的视角来看,则更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初始正统性,这也正是这部书研究的价值所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汉服审美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1847909 《汉服审美》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天津 | 出版单位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04 | 印数 | 400 |
汉服审美是天津大学出版社于2013.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S941.11 ,TS941.742.811 的主题关于 汉族-民族服装-服装美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