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40.0
武当山作为道教武当派和内家拳的发源地,位居道教四大名山之首,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武当文化是经过道教精神陶铸过的人类活动及其创造物的积淀,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本书对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道教发展史、建筑艺术、斋醮科仪与音乐、神仙信仰与美术、武当武术、山水文学、朝山进香民俗等作了较系统的梳理和阐释。不仅为武当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也可为今天武当山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道家道教思想与武当道教研究
“楼观派”与武当山
荆楚道教论纲
汉水文化鸟瞰
关于武当文化背景的思考
曹植与道家思想
“狂”与“道”
浅谈武当道派及其修炼术
论陈抟在武当道教思想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及贡献
兼论武当道教思想文化的理论内蕴
张三丰内丹思想溯源
道教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简析
袁宏道诗文的风格美与老、庄思想
试论武当道教文化的特质
武当道教伦理思想初论
略论武当文化内涵及特征
武当道教养生文化的表现特性
武当山道教对联文化探微
武当山历史与文化研究
武当沿革
古老神奇的武当山
武当山概述及其有关问题的讨论
武当县考
屈原武当沧浪之行考
历代名人与武当
明清时期武当宫观经济收入初探
武当山早期佛教活动探佚
元明正一天师与武当道
抗战初期鄂西北“小延安”的兴衰述论
辉煌的壮举历史的丰碑
武当山紫霄大殿的修缮
略述武当山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天柱峰巅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
明成祖与武当山真武大帝
文化与历史的对话
论北宋文人与武当山的关系
三山滴血派与武当清微派
明代武当山的驻军制度初探
徐本善与武当道教
武当山建筑与考古研究
明成祖大修武当道宫述论
武当山明代以前的建筑
玄武肖像初探
武当文物与考古
武当山古印谱鉴赏
武当山古代建筑的修葺
沉入库底的净乐、迎恩宫
武当山道教建筑英文译名初探
以形驭神天人合一
试论武当道教建筑的艺术美驮武当山古碑者不是龟
武当道教文化研究索引
武当山近50年考古新发现
论道教“自然无为”与中国建筑的艺术美
明成祖“北建京城,南修武当”的战略思想
武当山水文学与道教文学研究
《武当山古代诗歌选注》补正
袁中郎的武当诗
谭元春《游玄岳记》简注
写武当山水抒二袁性灵
论袁宏道、袁中道的武当之游
从《游玄岳记》看谭元春的山水欣赏理论
浩歌一曲赞南岩
析唐吕洞宾《题太和山》
明代宦官咏武当山诗考释
《武当游记译注》序
《武当山游记》文字异同说略
金庸笔下的武当
揭馔斯笔下的武当山
武当赋
清辞丽句颂名山
情挚意新《武当赋》
妙笔写山景深情见精神
黄国雄先生《武当赋》赏析
会万古之精华敛一山之风月
元《武当总真集》的道教文学价值
武当诗歌文献述略之一:《武当纪胜集》
文化传统的折射
宋代社会繁荣背景下的武当文化探源
武当武术与民间文化研究
武当山“七星树”的传说补遗
武当山丧葬习俗谈
武当武术创编来源之我见
武当武术词语英语翻译方法初探
武当山的“朝山会”
伍家沟民间故事与数字“三”
乌鸦与武当武术
一颗璀璨的民间文化珍珠
吕家河“武当民歌村”概说
民歌村六奇
湖北武当民歌村考察纪实
武当山吕家河一带的民歌在历史学和语言
文学中的价值
论武当武术中的玄武
湖北“故事村”里传承的梁祝传说
谈武当山牧童战歌
武当山旅游与其他
道藏分类初探(三洞部分)
《武当道教史略》简评
武当山植被资源的分布啖蔗法的游认术
武当山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武当山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探析
加快发展武当山旅游业的思路及对策
编后记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本书辑录了80余篇研究武当山及武当文化的论文,作者大多是从事武当山地方历史文化及道家道教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编者根据内容把文章分为道教思想与武当道教研究、武当山历史与文化研究、武当山建筑与考古研究、武当山水文学与道教文学研究、武当武术与民间文化研究、武当山旅游开发及其他等六类。这些论文几乎涵盖了武当文化研究的各个方面,是20多年来武当文化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
作者简介: 杨立志1961年10月生于湖北省均县(现丹江口市),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历史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从事武当文化研究20余年,主持多项省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在《中国道教》、《世界宗教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武当道教史略》、《沧桑与瑰丽 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道教与长江文化》等书,点校有《明代武当山志二种》、《中华道藏》(48册)等。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998年被确定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2003年当选首任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