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5.0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时代,在充满着求新变异的图像消费社会里,形成了一个视觉性的实践与生产系统。中国近二年开始出现视觉图像的研究,本书从视觉图像、图像自身、图像与文本、图像与话语四个角度切入,在技术与文化两个层面上对图像进行深入的阐释和分析。论述了图像为人文社会科学在符号学之后的重新发现,成为视觉文化的核心。
导论:图像与文化转向
I.图像/视觉
视觉信息的社会构建
视觉能指的语义结构
视觉图像的组构
视觉界面初探
视觉界面再探
数字传媒时代的VR与IS
Ⅱ.图像/图像
图像的迹象性
图像的相似性
图像的象征性
图像的类似性迹象
图像与现实的类比
图像的真实与现实
Ⅲ.图像/文本
图像与图像受众
图像文明与书写文明
图像的阐释与拒绝
图像的综合性阐释
图像:一种后符号学的再发现
图像的瞬间性分析
Ⅳ.图像/话语
新闻图片的修辞性
瞬间论HCB的话里话外
摄影报道纵横谈
数字影像的文化特征兼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艺术作为摄影
摄影艺术的三个高度
后记
视觉的历史是人类一部恢宏牟文明演进史,从祼视到镜像,从镜像到景观,从景观到幻象,从幻象到网景……叠映着人类焦虑的一幕幕图像。 理查.罗蒂认为:“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图景关注事物,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哲学图景关注思想,而开化的当代哲学图景关注词语。”现在,没有人怀疑,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哲学图景关注视觉图像。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以图像为中心的时代,电影、电视、绘画、摄影、广告、设计、建筑、动漫、网络、游戏、多媒体等互为激荡汇流,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这个词强调图像镶嵌于更为广阔的文化之中,图像是一种文化形态,因此,也可以把文化看做是镶嵌着图像效果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图像学研究是近二三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基本课题,在中国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图像文化已经由一个对从事艺术史、影视和媒体研究、社会学及其他视觉研究者有用的术语,变成了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 目前,我们确实拥有的是一个博杂的学科符号学、对艺术和再现的哲学探究、电影和大众媒体研究、艺术的比较研究,所有这些都汇聚于图像文本之上,从某种角度来看,它是对图像的一种“后语言学”、“后符号学”的重新发现。这种重视本身就是当代图像取得重要性的一个典型表征。【作者简介】 韩丛耀留学法国,精研图像理论。从事视觉图像传播教学二十余年,在海内外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学术会议报告十八篇,出版著作、教材二十四部。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南京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预研项目《视觉认知研究》;主持法国科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研究项目,《图像符号与视觉构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1840-1919)图像新闻出版史研究》。曾应邀在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瑞士、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图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5054136 《图像》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86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