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谁为师?
以谁为师?封面图

以谁为师?

(日) 加藤嘉一,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2003年来到北京,做为日本公费留学生求学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5年生活与学习的过程当中,曾组织、策划过各种学术研讨会、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也经常在中外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本书是作者对于曾经所观察过的、思考过的中日两国人和事物进行的较系统的梳理。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有必要思考如何和平友好下去、如何共同发展下去。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体验篇

胡锦涛主席“温厚”的手

亲眼目睹福田康夫访华

《京论坛》座谈会:中日偏见究竟由何而来?

中日“辩证戏”

“中国老变化,日本要计划”的困境

TGC北京:中日“共创”新时尚

北大是自由、民主的地方吗?

北大是中国“走出去,引进来”的象征

我为北大骄傲

文化交流中的“跨角色”合作

中日两国青年的“角色”

从青春到社会献给中日大学生

我参与出版《七日谈》的目的

“反日游行”给予的教训

被政治关系牺牲的文化关系

中日女足赛的欣慰

北京最需要“耐心”

北京走向东方“新天地”

北京和不文明说“再见”

文明素质:中国“新百年梦”

2008年8月8日感言

毕业思考(一)艰苦的72小时

第二章:感受篇

温家宝的魅力何在?

福田辞职改变中日关系了吗?

张艺谋“第一印象”

小泉纯一郎为何没有参加早餐会?

评《岩松看日本》媒体报道对中日比任何时代都重要

王旭明“下课”了

中国记者

我眼里的毛泽东

王毅、日本、外交官

我看王毅当国台办主任

张光北的人格魅力

与《靖国》导演李缨对谈

邓小平是如何“观察”世界的?

学习邓小平的对外战略思考

伟大中国观察家费正清给予的启示

我眼中的华人:神奇而美丽

中国人是创造奇迹的民族

我为我学生骄傲:“师生缘”是超越国界的

亨廷顿逝世:21世纪思想论争将开始

日本为何没有“范跑跑”?

福原爱拿的旗帜和一口流利的东北话

伟大教练郎平和井村

刘翔是我们的骄傲

假设麻生当首相,中日关系将怎么变?

毕业思考(二)为什么选择“毒饺子”作论文选题?

第三章:观察篇

2008年最大的新闻

“向外看”还是“向内看”?

中日改革背后的差异-_“心态”

中日民众的“心”还在挣扎中

中日围绕自卫队运输机的“挫折”

中日公民要摆脱“弱国心态”

中日韩向全球传达政治决心?

中国是如何运用“外交艺术”的?

我看当代中国的国家利益

“日本杨佳案”告一段落了?

中方对“春晓”有让步吗?

奥运前夕关注后奥运时期

日本代表队拿着的中日两国国旗代表什么?

从“毒饺子”到“毒奶粉”

长野奥运圣火传递“安全”完成的背后

四川地震拉近了中日情感吗?

北大学子如何看待日本和日本人?

日韩“鸿沟”的北京观察

四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不该一次性,应该综合性

北京人为什么闯红灯?

居安思危:中日必须谨慎对待“暖春”

中国人有必要了解自己如何被外界看待

中国人应该理解日本人二战观的“两难”

中国人必须吸取“家乐福风波”的教训

中国的对外传播要“光而不耀”

期待中国能够坚持到底,走自己的路

毕业思考(三)观察“毒饺子”

第四章:思考篇

第三双眼为何重要?

为何日本人不看好中日关系?

为何中国人的对日感情好转?

胡锦涛访日的4点思考

日本人应该珍惜胡锦涛

日本首相为什么老换?

日韩竹岛(独岛)争端对中日钓鱼岛之争的启示

如何让高中生体验对方国家?

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历史,还要思考历史

日美关系与中国因素

我眼中的美国和日美关系

研究东亚为什么要到美国?

冷战后中日“共同战略基础”何在?

什么是真正的“精英”?

谋事在于精英,成事在于草根

我对学生交流的总结思考

“暧昧”和“不透明”产生的不信任和危险感

反思“2005年”

思考中日关系的5点视角

“陈冠希事件”:反思网络时代

靖国神社的“复杂”

“靖国神社”是否是中日关系的“底线”?

毕业思考(四)思考“毒饺子”

第五章:探索篇

中日关系:走过30年

中日民众需要超越思维的局限

假设日本失去中国

中日决策者不一定要“亲”,但一定要“知”

环保:无国界的机遇

谁真正在监督媒体?

东海问题需要全民讨论吗?

需要“双向”努力的历史“认识”

中日面临的是“两种”历史认识问题

历史认识问题-二中日关系的“象征”

“表扬对方”比“张扬自己”更重要

日本对华ODA有偿部分结束了

从“语言”看未来中日未来的实力格局

动机是利益,友好是结果

前所未有的“两强”时代

东亚前景和日本的角色

中国应该加入“富国俱乐部”吗?

中国应否反对日本“入常”?

政治家能解决多少问题?

官僚能解决多少问题?

媒体能解决多少问题?

商人能解决多少问题?

文艺人能解决多少问题?

学者能解决多少问题?

青少年能解决多少问题?

毕业思考(五)回答“毒饺子”

编后记

前言

正月十六,打开窗户,空气中还残留着烟花爆竹的烟味儿。一位年轻的客人来到我的书斋,他就是加藤嘉一。

他是为了请我为他近日即将出版的文集作序而来。

我最初知道加藤君的名字,是在2005年的大概是6月份吧。当时我在日本的一家大学讲课,因为5月份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发生了针对日本的游行,一些日本大学生听信媒体上有关中国人如何“反日”的宣传,问我“中国真是一个那么可怕的国家么?”这使我感到需要在课堂上消除一些人对中国的误解。为此,我举了两个例子:其一是,一位不久前从中国回到日本的教授曾对我说,他在北京的时侯,正值游行活动达到高潮,在日本国内的妻子看到日本媒体的报道,十分担心丈夫的安全,打长途电话说:“如果有人问你是从哪儿来的,千万别说自己是日本人,就说自己是韩国人吧。”那位教授在电话里哈哈大笑:“我白天还在游行队伍里看热闹呢。”第二个例子是我从网上下载的、时任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生会会长的加藤君的一段话:“我在中国过日子非常舒服。中国人非常活跃,非常热情,跟日本相比,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一些。来中国前,我曾以为这里的人很单一,但真的生活在其中,我才发现中国社会有着惊人的多样性。非常感谢中国让我看到了这样的文化多样性,这让我感到沉醉其中,这种魅力是在日本无法体会到的。当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有正面和负面的现象,但总是在变化的,这种环境对我来讲是非常有魅力的地方。”“越去了解中国,越觉得有趣。中国是非常多元化的一个社会,无论是语言、文化、饮食、思维方式,都是很多元的,在这点上跟日本很不一样。

后记

在认识加藤嘉一先生之前,我绝未想过会为一个日本籍的80后策划一本图书,而且在国内出版、发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与日本人打交道,似乎总是外交人士的事情,一般人不是缺乏兴趣就是怕惹麻烦。

但是,从国家领导人到学者到从事经贸、科技、环保交流的各界人士,谁又回避得了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官员和人民交往呢?近年来国家领导人一次次“融冰之旅”、“暖春之旅”……说明我们对这个近现代深刻影响了我国命运的邻国从来是关注和重视的虽然爱恨情仇交织,但是国家利益至上。

作为出版人,我们位卑不敢忘忧国;作为对中日关系有兴趣给予关注的普通中国人,我们不能对中日关系现状漠不关心,对于中日两国民间的交流视而不见。

本书的作者虽然年轻,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对中日关系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我觉得这是日本的幸运,他们公派到中国的留学生像当年的“遣唐使”一样,努力学习留学所在国家的语言、文化,研究留学所在国的政治、风俗,交出了出色的答卷。而因为他在中国留学5年,经常作为“第三只眼”看世界,所以他又使我们感到一些亲切,没有太多陌生。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让人大可深思。

我不知道是否也有中国的80后,在“恶搞”成灾的当下社会里,也愿意勤奋地、理智地对国际问题(包括中日关系问题)进行同样严肃、认真、理智的思考、写作、发声。我期望着这本书出版后,有这样的年轻人找到我,说我也要出版一本中国的80后对中日关系的观察与思考当然也可以是中美关系、中法关系……

我们的国家80后在2008年整体闪亮登场,其中藏龙卧虎者一定大有人在只是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80后这个年纪的知名者好像不多(官方机构的政策执行者除外),像加藤先生这样活跃地穿越于学界、媒体、影视领域的,更是未之闻也。

内容摘要:

  中国人近代以来一直以日为师,面对侵略,救亡图存;日本人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心情如何?他们要向中国学习什么?中国人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领悟到什么?两个邻国到底如何相处?加藤嘉一新著《以谁为师?》将“观察中日关系”和“创造自己的外交”视为已任,在中日两国需要加强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和推进全方位外交的时代,显示了一个日本“80后”的成熟、细致和责任心。  《以谁为师?一个日本80后对中日关系的观察与思考》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反映了一位智慧过人的年轻人对中日关系的看法,而且体现了他与关心中日关系的众多中外青年进行深入而频繁的交流的成果。日本80后青年才俊加藤嘉一留学北京大学5年,在全球重要媒体频频发表对世界主要国家时政的见解2008年加藤嘉一首次以专著形式坦率表达一个日本青年“知华派”对新时期中日关系的认真思考中国人近代以来一直以日为师,面对侵略,救亡图存;日本人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心情如何?他们要向中国学习什么?中国人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领悟到什么?两个邻国到底如何相处?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以谁为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6035255
如需购买下载《以谁为师?》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东方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300 印数 8000

书籍信息归属:

以谁为师?是东方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822.331.3 的主题关于 中日关系-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