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诗歌研究
“第三代”诗歌研究封面图

“第三代”诗歌研究

刘波, 著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5.0

书籍简介: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第三代”诗歌运动(1984~1989)是继朦胧诗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先锋诗潮。从1984至1989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阶段,政治上“溽热”、“潮湿”,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思想文化上达到了“文革”之后一个自由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样一种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文化背景中,持续时间并不长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在诗学意义上有其重要的价值,在非诗学意义上也有一些值得阐释之处。本书将重点对第三代诗歌及诗人进行研究。

作者介绍:

刘波,1978年生于湖北荆门,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曾任燕赵都市报社新闻记者、副刊编辑,出版公司图书编辑等职。于《南方文坛》、《文艺争鸣》、《文艺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期刊发表各类评论文章四十余篇,著有《十作家批判书(二)》(与王朔等人合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于“诗生活”网开有评论家专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诗选刊》杂志“诗观察”栏目特约主持人,《中国新诗年鉴》编委,获得《诗选刊》杂志“2011中国年度诗歌评论奖”。

书籍目录:

绪论

一、“第三代”诗歌的命名与兴起

二、“第三代”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三、研究范围、现状与方法

第一章 “第三代”诗歌的诗学资源

第一节 “影响的焦虑”:对朦胧诗的继承与超越

一、由朦胧诗开始的旅程

一“写什么”与“怎么写”之间的转换

三、突破一种“影响的焦虑

四、从“呐喊”主义到“日常生活

第二节 现代主义的中国实践:“第三代”诗歌对西方的接受

一、中国“嬉皮士”的出场

二、冲破“伊甸园之门”

三、有意或无意的模仿之路

四、从“西方思潮”到“中国经验

第三节 “自我”的创造:时代语境下的“第三代”诗歌改革开放背景下“现代派”的崛起

二、思想解冻中的语言狂潮

三、力比多贯注的年轻群体

第二章 文化形态中的“第三代”诗歌运动

第一节 “在路上”的“灿烂”:“第三代”诗人的生活现场

一、诗人聚会:诗意的传达与交流

二、流浪与行走途中的诗人

三、段子式的笑话与诗歌的姻缘

第二节 平民的狂欢:“第三代”诗人的心态分析

一、青春与激情:“充满犯罪感的乐趣”

二、平民意识的崛起

三、焦虑与狂躁叠加的“极端”心态

四、旁观者心态

第三节 “第三代”诗歌的反叛与解构策略

一、反叛精神的张扬

二、主体意识的觉醒

三、解构的生成与抒情的放逐

四、口语与书面语:反叛和解构的载体

第三章 众声鸣唱:“第三代”诗歌群落扫描.

第一节 “文化潮”的转向:在传统与历史中寻求诗意

一、返观传统的经验抒写

二、在史诗与大诗中接近历史

三、“非非主义”:“反文化”的文化潮

第二节 “生活流”的彰显:回归日常与当下的生活之诗

一、俗世美学的批判性呈现

二、“莽汉主义”:从生活体验开始

三、想像与俗世的对接

第三节 身体、黑夜与性意识:女性主义诗歌的崛起

……

第四章 生存与延续:“第三代”诗歌的传播学考察

第五章 “第三代”诗歌的转型与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第三代”诗歌运动(1984-1989)是继朦胧诗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先锋诗潮。从1984至1989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阶段,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思想文化上达到了“文革”之后一个自由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样一种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文化背景中,持续时间并不长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在诗学意义上有其重要的价值,在非诗学意义上也有一些值得阐释之处。因此,《“第三代”诗歌研究》就是从诗学和非诗学两个层面来重新审视“第三代”诗歌运动,并对运动结束后诗人们的生活与持续性创作进行追踪考查,以挖掘“第三代”诗歌的历史价值与当下意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第三代”诗歌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6600967
如需购买下载《“第三代”诗歌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保定出版单位河北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 332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第三代”诗歌研究是河北大学出版社于2012.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诗歌研究-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