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记叙了当代北京戏剧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史话结合,可读性强;书中配发了92张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历史读物。
第一章 北京是个戏剧根基深厚的城市 一、挑战昆曲主流地位的“花雅之争” 二、“四大徽班”进北京——早期京剧诞生 三、晚清谭鑫培、王瑶卿的艺术革新使京剧成熟 四、“梆黄两下锅”,女班与科班 五、民国后京剧突飞猛进,出现四大须生、四大名旦 六、过去北京的戏园、剧场 七、上世纪30年代的京剧极盛 八、梆子有市场,评剧在新兴 九、沦陷以后北京剧坛的畸形变化 十、话剧在北京是从无到有慢步走第二章 古城庆新生,演剧再繁荣 一、革命新戏剧征服了古都观众 二、解放区的新戏曲让老北京观众耳目一新 三、“推陈出新”指引戏曲的繁荣
第一章 北京是个戏剧根基深厚的城市 一、挑战昆曲主流地位的“花雅之争” 二、“四大徽班”进北京——早期京剧诞生 三、晚清谭鑫培、王瑶卿的艺术革新使京剧成熟 四、“梆黄两下锅”,女班与科班 五、民国后京剧突飞猛进,出现四大须生、四大名旦 六、过去北京的戏园、剧场 七、上世纪30年代的京剧极盛 八、梆子有市场,评剧在新兴 九、沦陷以后北京剧坛的畸形变化 十、话剧在北京是从无到有慢步走第二章 古城庆新生,演剧再繁荣 一、革命新戏剧征服了古都观众 二、解放区的新戏曲让老北京观众耳目一新 三、“推陈出新”指引戏曲的繁荣 四、话剧、歌剧欣欣向荣迈上北京剧坛第三章 时代变,戏剧随之新 一、戏曲艺人爱国热情高 二、全国戏曲会演扩展了人们眼界 三、北京诞生了新剧种——曲剧 四、群众看戏积极,戏剧评论活跃 五、改造陈年老戏园,建设现代新剧场第四章 昆曲《十五贯》带来的冲击波 一、首届全国话剧会演后的新繁荣 二、一出《十五贯》救活了昆曲 三、面对戏曲剧目贫乏的困难第五章 十年大庆,首都戏剧舞台万紫千红 一、大跃进“现代戏为纲”,北京戏剧界没有乱 二、紧锣密鼓,筹办建国十年大庆 三、十月的北京戏剧舞台绚丽多彩 四、欢庆献礼之后,好戏仍然接睡第六章 三年困难,不坠繁荣戏剧之志 一、周恩来关切程砚秋身后的艺术传承 二、“三并举”方针诞生,青年新手现异彩 三、生活虽然困苦,却难挡佳剧迭现 四、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的巅峰之作 五、异军突起的话剧《甲午海战》 六、康生搅和北京戏曲工作 七、盖叫天北来,梅兰芳仙去 八、高盛麟、张君秋“走马换将”掀热潮第七章 样板戏的由来和十年舞台荒凉 一、首都戏曲座谈会贯彻“推陈出新”遭抵制 二、江青其人和样板戏 三、样板戏“一花独放”,戏剧舞台一片荒凉第八章 北京的戏剧回归正常化 一、《杨门女将》成了试探性气球后的种种 二、新时期新话剧。出现革命领导人的舞台形象第九章 时代观众变化。戏剧萌生危机 一、戏曲京剧在兴盛中突现萧条 二、北京的话剧倒还差强人意 三、振兴热潮与“梅花奖”的诞生第十章 不断有创意的演出再次活跃了北京戏剧舞台 一、话剧还是走在前面——佳作频出 二、新时期促进了歌剧舞剧大步前进 三、面临困境气不馁。戏曲在奋力爬坡第十一章 21世纪的新北京、新戏剧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盼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叙述的能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当代北京戏剧史话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1707246 《当代北京戏剧史话》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