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科耶夫
亚历山大·科耶夫封面图

亚历山大·科耶夫

(法) 奥弗莱,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2013

定价:40.0

书籍简介:

在20世纪欧洲思想家里,恐怕谁也没有亚里山大·科耶夫拥有那样奇异的命运 多米尼克·奥弗莱的传记致力于重塑这一无与伦匹的人物的命运与传说。从中,我们既能发现科耶夫的逸文遗稿的回响,也能听到他曾思考与经历过的时代的喧嚣。本书不同于一般传记采取的单纯的历史编纂学(不管是事件性的还是心理探究式的),也不同于对主人公精神发展史的简单梳理,而是采用一种假定的现象学叙事,同时又不放弃连续发展的视角。这种视角表明将来优先于现在和过去,而不是由现在和过去预定。从某种角度来说,让科耶夫的整个人生和思想历程在不同的时代、空间、事件和作品中对接,断裂和拼贴,通过现象学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作为哲学家的科耶夫更深层的存在。 亚历山大· 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俄语为Aleksandr Ko?évnikov,1902-1968)

书籍目录:

前言:名士无名

告读者

I

1 从童年到革命:1902—1920

古城

“尽可能地遥远”

“阿吉奴斯岛之战”

自我的偶然性

革命风暴:零下40度

对恐怖的体验

“自由地”放逐

2 放逐

哀悼效应

“这些原则像一条红线贯穿了我的全部思想”

一个幻觉:笛卡尔与佛陀之间的对话

非实存

非实存的美学

综合艺术抑或建构主义艺术?从人民教育委员会到包豪斯

老海德堡

柏林-巴尔-巴比伦,“最受纳粹憎恨的城市”

反讽式的生存:浮士德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知识的生存成本

“选择的亲和性”

3 巴黎:追寻绝对知识

奢华和安逸

“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中的矛盾

科耶夫的问题

“宗教大法官的寓言”,历史终结之迹象

物理学的非决定论与无对象的艺术:非实存原则的变化之源

毁灭与挑战。全球性的矛盾

II

4 1933—1939年的研讨班

新“果戈理”

对科瓦雷的恩情债

“言语”

承认之关乎人类起源的欲望满足: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释

研讨班人物群像

5 战争

智慧者的奥德赛之旅

必然性:出于冒死战斗的新博弈,1939—1945年

《法权现象学》,1943年

拉丁帝国的理想理念。面临德国新威胁而构想的一种特定欧洲理念

哲人与君主

6 隐秘的科耶夫:历史的终结与政治,1945—1968

对安妮·穆沙的访谈

隐秘的科耶夫之一:历史的终结与回归动物性

“右翼的马克思主义者”

战后“落后国家”关于发展的意识形态

关于国际投资银行的理念

50年代初对贸易自由化与单一市场的贡献

对原材料价格理论的贡献

关于舒曼计划的策略1950年5月16日

1953年欧洲经合组织的欧洲试验。谋略家科耶夫

隐秘的科耶夫之二:对历史终结的反思:回归动物性抑或重获否定性?

概念与时间,或从科耶夫与施特劳斯的争论看智慧者与君主的关系

1946—1958年的第四共和国:

否定性的丧失或大众消费。智慧者的实用主义

在1958—1968年之间的第五共和国:

重获否定性或对日本式优雅的发现及其行动理论的结果

1958—1968年:

科耶夫的“戴高乐主义”与科耶夫在肯尼迪回合和联合国贸发会议中的行动

我的朋友奥里维耶·沃姆塞

III

7 历史的终结与文

内容摘要:

20世纪的欧洲思想家,恐怕没有谁的命运像亚里山大·科耶夫那样奇异:他久享哲学盛誉,却从不追求学术职业;他讲授了六年“历史终结”,最后却转战政界;他致力于维护法国、欧洲以及不发达国家的利益,但从未放弃过哲学思考。
  科耶夫到底是谁?他意味着一种分裂的、谨慎而隐秘的存在:他出席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同时保留着双重的精神归属。有关他的种种传闻,是真实的烟火还是海市蜃楼?他点燃了——或者说为别人点燃了——怎样的火?
  多米尼克·奥弗莱的传记致力于重塑这一无与伦比的人物的命运与传说。我们从中既发现科耶夫逸文遗稿的回响,也听到他曾思考与经历过的时代的喧嚣。《亚历山大·科耶夫:哲学、国家与历史的终结》不同于一般传记惯用的单纯的历史编纂,也并非对主人公精神发展史的简单梳理,而是让科耶夫的思想与特定的时代、环境和事件穿插对接,进而对他的整个人生和思想历程予以重构,通过现象学令人缭乱的叙事,重新解读多重分裂的科耶夫,深刻揭示整整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

编辑推荐:

从根本上来说,亚里山大·科耶夫(1902-1968)仍是这个世纪的哲学史上一个充满魅力又遭受误解的人物。人们对其传奇式的命运究竟知道多少呢?对这位俄裔哲学家、画家康定斯基的侄子、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校的名师(巴塔耶、格诺、阿隆、拉康和列奥·施特劳斯都曾出席过他的课堂)所知多少呢?最终,这位黑格尔式的智慧者(他相信“终极国家”已经来临,因而摇身一变而为高级官员,直至在一次布鲁塞尔的共同市场会议期间去世)的真正面目又是如何呢?
  多米尼克·奥弗莱的传记致力于重塑这一无与伦匹的人物的命运与传说。从中,我们既能发现科耶夫的逸文遗稿的回响,也能听到他曾思考与经历过的时代的喧嚣,而贯穿始终的问题则是:某些分析家认为如今已成为现实的“历史的终结”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从何时开始,哲人开始以神意的洞悉者自居?他有权利成为君主的顾问且能克尽其职吗?
  多米尼克·奥弗莱的研究收集了许多新的文献和证据,采集了科耶夫的知情者(莫斯科、柏林或巴黎)的回忆,并比照了他的作品所引发的各种解释,由此引导我们去追溯这个时代一位重要哲学家的思想历程。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亚历山大·科耶夫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00098250
如需购买下载《亚历山大·科耶夫》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亚历山大·科耶夫是商务印书馆于201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35.125.1 的主题关于 科耶夫,A(1902~1968)-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