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2.0
本书针对学生学习对联而设计,有对联讲解、名联例析、考试链接等栏目。
怎样写对联(代序)
对照《笠翁对韵》讲联习联
上卷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
下卷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七 阳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 尤
十二 侵
十三 罩
十四 盐
十五 咸
对照《声律启蒙》讲联习联
卷上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
卷下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七 阳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 尤
十二 侵
十三 覃
十四 盐
十五 咸
附录:考试链接对联参考答案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俗称对子,是我国所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适应汉字的单音节、方块形的特点而形成的。可以说;汉字是对联这一形式产生、存在及至发展的物质基础。从对联的句式上说,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即修辞学上所说的对偶。这一语言形式,早在《诗经》中就已存在,至唐代出现近体诗之后,更把对仗作为一种必需具备的条件。可以说,对联是由对仗的诗句演变、发展而形成的。
要写好对联,首先要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对仗”一词的本义是帝王、高官出行时设置的仪仗队,其中所执的旗、锣、伞、扇等都是两两相对的,用于对联中,也要求上、下联中的词语互为相对。对仗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字数相等。从学习属对开始,上句是一个字,下句也必须一个字。以后逐渐发展成两字对、三字对,以至更多的字相对。从清朝以后出现了二三百字的长对,但无论多少个字,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同。上、下联互为对应的字必须词性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代词对代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人认为动词(尤其是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可以互为对仗,不属于违犯对仗的规则。还有,“君”、“卿”之类的词本是名词,但用作尊称,意思相当于“您”,也可以和代词“吾”、“我”构成对仗。再有,“能”、“须”是能愿动词,而“不”是否定副词,但两者表示的是肯定和否定的意思,故亦可相对。“谁”、“何”、“孰”等疑问代词,可以同副词相对。本书所析名联中就有一些属于上述四种情况,都可视为工对。
3.句型一致。即句式的语法结构相同,如主谓句、动宾句、名词非主谓句、连动句、兼语句,等等,上、下联都要运用同一的句式结构。不过,对这一点的要求不像对词性相同那样严格,只要词性对仗工整,允许句式结构不尽一致。
4.节奏对称。汉语有单音词和复音词,因此就有了单音节和多音节的区分。对联要求单音节对单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这样才能节奏对称,读起来有强烈的顿宕起伏的美感。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对联写作与考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7026402 《对联写作与考试》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长春 | 出版单位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9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
对联写作与考试是吉林文史出版社于2009.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6 的主题关于 对联-创作方法-青少年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