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8.0
本书是对入声字在北京话语音史上的演变过程的一项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缘起
1.2前人研究综述
1.3本书的研究材料和角度
1.3.1研究材料
1.3.2研究角度
1.3.3历史层次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1.4文白异读和历史层次
1.4.1文白异读
1.4.2历史层次
第二章今北京话的入声字
2.1入声字的声调
2.1.1全浊入
2.1.2次浊入
2.1.3清入字
2.1.4小结
2.2入声字的韵母
2.3入声字的文白异读
2.4小结
第三章元明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
3.1元代韵书中的入声字
3.1.1《中原音韵》
3.1.2《蒙古字韵》
3.1.3《中原雅音》
3.1.4小结
3.2明代《合并字学集韵》中的入声字
3.2.1入声字的声调
3.2.2入声字的韵母
3.2.3入声字的文白异读
第四章清代民国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
4.1清代韵书中的入声字
4.1.1《李氏音鉴》
4.1.2《音韵逢源》
4.1.3《语言自迩集》
4.1.4小结
4.2民国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
4.2.1《京音字汇》
4.2.2《京音入声字谱》
4.2.3《增注(中华新韵)》
4.2.4小结
第五章北京话入声字的发展阶段
5.1元代以来入声字的归调变化
5.1.1全浊入
5.1.2次浊入
5.1.3清入字
5.2元代以来入声字韵母的变化
5.3元代以来入声字文白异读的变化
5.3.1韵母
5.3.2声母
5.3.3声调
5.4北京话入声字的发展阶段
第六章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及文读音的形成
6.1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
6.2北京话入声字文读音的形成
6.2.1通合三入声字的文读
6.2.2宕江摄入声字的文读
6.2.3深臻开三庄组、曾摄一等、曾开三庄组、梗开二入声字的韵母文读
6.2.4清入字的声调文读
6.2.5深臻曾开三庄组、梗开二知系入声字的声母文读
6.2.6小结
第七章周边方言的入声字:河北方言与东北官话
7.1河北方言的入声字
7.1.1河北方言入声字读音概况
7.1.2河北无入声方言的文白异读
7.1.3小结
7.2东北官话的入声字
7.2.1哈尔滨方言的入声字
7.2.2长春方言的入声字
7.2.3小结
7.3从入声字看北京话与河北方言、东北官话的关系
7.3.1三者入声字的声调、韵母和文白异读的比较
7.3.2北京话与河北方言、东北官话的关系
第八章北京话入声字研究的新进展
8.1对北京话清入字共时变异的考察
8.2对北京周围方言入声字读音的研究
8.3对北京话、北京官话入声字读音的历时考察
8.4对北京话清入字归调层次的考察
8.5对北京话入声字读音形成因素的考察
8.6与本书观点不同的研究
第九章入派三声与传统音变理论适用范围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一《合并字学集韵》入声字表
附录二《音韵逢源》入声字表
附录三《语言自迩集》入声字表
后记
本书以北京大学王福堂先生的北京话记音(手稿)为准,对北京话入声字问题进行更为全面而细致的研究。书中除了书面文献材料的运用,还利用一部分其他方言的材料,与北京话进行比较。全书共分九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今北京话的入声字、元明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清代民国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北京话入声字的发展阶段、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及文读音的形成等。【作者简介】 高晓虹,2000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任教,2001年到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兴趣为汉语方言学、历史语言学、汉语音韵学。曾发表《北京话入声字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北京话庄组字分化现象试析》、《官话方言阳声韵知系字读音分合类型及其演变关系》等学术论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1923825 《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74 | 印数 | 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