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建构性政治
走向建构性政治封面图

走向建构性政治

罗骞,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考察后现代政治哲学。全书由导论、上篇“框架”、中篇“阐释”、下篇“建构”四部分组成,共计十三章。导论部分主要指出研究的对象和从事研究的思想支援;然后,上篇建构起理解后现代政治哲学的思想框架,明确它在这个思想框架中的位置;中篇探讨了后现代政治哲学产生的历史和思想背景;下篇提出一种建构性的政治概念,并且将这一概念与中国当代的实践结合起来,与对整个现代文明的批判和超越结合起来。

书籍目录:

前言

导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前提

一、实践贯穿的历史内在论

二、作为一般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

上编 框 架

第一章 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

一、存在:自在与人为

二、实践:实在与应在

三、政治:作为存在论范畴

第二章 政治哲学的形态变迁

一、经验到超验的升华

二、从超验到经验的解放

三、困窘在经验之中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政治

一、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出发点

二、冲破现代政治概念的封闭线

三、革命政治的思想史位置

四、中国建设实践与革命政治的转换

中编 阐 释

第四章 后现代政治哲学语境

一、理性和主体性批判主题

二、审美现代性的哲学转化

三、后现代主义与政治哲学

第五章 福柯的理性权力批判

一、权力概念的重构

二、话语权力和身体政治

三、福柯与马克思主义

第六章 德里达的幽灵政治学

一、解构及其政治后果

二、没有解构就没有民主

三、没有弥撒亚主义的弥撒亚性

第七章 利奥塔的异教主义

一、后现代状况

二、质疑解放政治

三、公正游戏

第八章 罗蒂反讽的政治哲学

一、作为意见的真理

二、无需绝对基础的政治

三、政治取代哲学

四、民主的左派

第九章 詹姆逊的文化政治批判

一、乌托邦的政治性

二、总体性的认知图绘

三、文化抵抗的政治

第十章 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政治

一、无根的政治哲学

二、回到领导权斗争中去

三、新左派的抉择

第十一章 后现代政治的特征

一、普遍的政治

二、差异的政治

三、后理性政治

四、微观的政治

五、话语的政治

六、改良的政治

下编 建 构

第十二章 革命政治的当代转化

一、继承革命政治的主体性精神

二、培育历史理性与过程意识

三、解放与救亡作为当代政治的使命

四、叙事主体的多样化和主体性的自觉

五、中国建设实践与建构性政治

第十三章 建构性政治的兴起及其内涵

一、建构性政治概念的提出

二、建构性政治的三重思想语境

三、作为存在论概念的建构性政治

四、当代政治的建构性特征

结束语建构性政治的开端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罗骞编著的《走向建构性政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考察后现代政治哲学。全书由导论、上篇“框架”、中篇“阐释”、下篇“建构”四部分组成,共计十三章。导论部分主要指出研究的对象和从事研究的思想支援;然后,上篇建构起理解后现代政治哲学的思想框架,明确它在这个思想框架中的位置;中篇探讨了后现代政治哲学产生的历史和思想背景;下篇提出一种建构性的政治概念,并且将这一概念与中国当代的实践结合起来,与对整个现代文明的批判和超越结合起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视域中,作为实践建构的可能性空间,社会历史是不断超越既定现实、向未来开放的存在过程。在此超越过程中,政治作为人类基本的实践形式,具有根本的存在论性质和存在论功能,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精神和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视域。《走向建构性政治》通过对后现代政治哲学思想的批判性阐释,提出了建构性政治概念,以期为当代政治实践,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建设实践提供政治哲学层面的理念支持。 《走向建构性政治》由罗骞编著。【作者简介】罗骞:1974年生于贵州安龙,199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后于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教。2000年起师从复旦大学哲学系陈学明教授攻读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2006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同时负责编辑《马克思主义文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走向建构性政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7513686
如需购买下载《走向建构性政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走向建构性政治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3.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091.5 的主题关于 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