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研究
贾樟柯电影研究封面图

贾樟柯电影研究

张利, 著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年代:2016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研究贾樟柯电影的论文集。从中国社会发展、中国电影发展这双重历史背景和作者论研究视角出发,对贾樟柯电影及其所传达出来的文化思想进行相对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力图在一个较为宽广的视野范围和更为深刻的意义层面来探求贾樟柯电影影像的艺术魅力、人文魅力和历史价值,对贾樟柯电影作出较为合乎时代现实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评价。全书还以《小武》《二十四城记》等贾樟柯的经典作品为例,详细分析阐释了其独特的导演艺术。

作者介绍:

张利,女,安徽潜山人,苏州大学电影学博士,现为宁波大红鹰学院校聘副教授,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所所长。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省、市级研究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与传媒。

书籍目录:

前言

绪论

一、缘起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视角和基本观点、主要方法

第一章 关注社会底层的现实人生

第一节 底层人物类型

一、离乡背井的农民工

二、城镇下岗职工

三、“赵涛”式弱势人群

四、行走在社会边缘的“问题人”

第二节 底层生活呈现

一、生存境遇

二、成长烦恼

三、情感世界

第二章 照亮真实中国局部空lB]

第一节 “异托邦”和现代性空间体验

一、“异托邦”和现代性空间体验

二、现代传媒中的贾樟柯电影

第二节 作为家园的小城镇

一、“电影,是一种乡愁”

二、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第三节 作为他者的都市

一、他者空间

二、都市想象

第四节 一个重要的历史现场:以《三峡好人》为例

一、长江上漂来的一条船

二、青石街5号

三、拆迁的废墟现场

四、破败的造船厂

五、重叠的三峡空间

第五节 三个普通的公共空间

一、开放的公共空间:车站

二、封闭的公共空间:KTV包房

三、流动的公共空间:车厢

第三章 社会发展另一种历史书写

第一节 电影与历史

一、表现历史的新手段

二、贾樟柯电影的社会性和文献性

第二节 口述历史:《二十四城记》和《海上传奇》

一、《二十四城记》

二、《海上传奇》

第三节 “雕刻时光”:“故乡三部曲”

一、留在胶片上的灰色青春

二、时代发展变迁缩影

三、复调叙事手法对历史的诗意吟咏

第四章 纪实拍摄的意象魅力

第一节 执着于纪实的长镜头

一、呈现更为真实的生活时空

……

第五章 继承发扬新现实主义电影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1998年,《小武》让我们首次了解贾樟柯。电影中的直白揭露、新颖的观察方式和时间段处理,充满无限向往的人物角色和非专业演员的表演都使人印象深刻。贾樟柯对时间独特的处理手法让我们联想到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从这部电影开始,我们了解了贾樟柯镜头下的世界: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而这种变化是激烈、严峻又具决定性的。
  在那个其他中国电影都在用大成本向西方讲述王朝故事的时代,您走进街头并拍摄中国正在发生的故事:国家的变化,旧势力与当今力量的叠瓦,及它们是如何碰撞与结合的。
  中国第六代电影艺术家诞生了。他们是先锋派、地下派电影工作者,费尽心血,躲避查禁。他们拍摄的电影自由地记录着当代中国的激进转变,而并不只是经济剧烈发展下对传统价值的推翻。
  2000年,《站台》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一个文工团的故事。团内的男男女女在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巨变过程中,思考着他们的存在和艺术生涯,*终回归到本源。他们的故事蕴藏着贾樟柯的艺术追求。通过这部复合式框架电影,贾樟柯用时间分段故事和极尽细节描述的方式捕捉真实。
  2002年的《任逍遥》和2004年的《世界》描述了新一类人的出现,作为国家不稳定西方化的见证者和国际化的一部分,中国的年轻人渴望着什么呢?又是如何生存在必然进入新纪元的社会中的?
  为了拍摄下*详尽的真实故事,贾樟柯用严肃的纪录片式观察逐一以故事的形式陈述。表面上矛盾对立的虚幻与现实,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显得难以分辨。
  如果说贾樟柯善于将虚构手法和创造独特人物剪影的方式加入他纪录片中的话,那么2001年问世的非凡作品《公共场所》则与其他电影不同。《公共场所》将纯粹和微不足道的事记录了下来:患有哮喘病的儿童在公交车上的人群中的喘息,艰难攀登山丘的机动自行车……这些瞬间既诗意又残酷,既讽喻又不值一提,细小的化学沉淀揭示了世界的原貌。
  然而,将贾樟柯的任务定义为“向一部分人揭示他们不了解的另一群人”的,是他继续超出电影界限的作品:《三峡好人》。《三峡好人》在2006年摘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电影讲述了两位孤独的主人公的经历,他们面临着中国大工程之一:重庆奉节县城附近的三峡水坝建设。在通过对失衡世界的描述展现被湮没的个人命运时,贾樟柯加入了意想不到的诗意和科幻元素。随着这些意料之外的处理和超现实怪诞的加入,贾樟柯不合常理地增强了他拍摄的影像及他注视下壮丽和肃杀景色的真实感。
  他是一位忧心世界的消失、忧心人性因科技现代化而压抑蒸发的艺术家。为了表述他的想法,贾樟柯继续交替地从纪录片转向故事片创作,以至于*后,他彻底模糊了方向。现实与虚幻在他的电影《二十四城记》中变得更加复杂。为了讲述大工厂的消亡,贾樟柯在电影中穿插了对真实的工人和演员扮演的工人的采访。
  而在他*近的一部电影《天注定》中,贾樟柯成了愤怒的探索者。这位艺术家深知如何在创作与记录间,在见证与概念考察间,捕捉他所处时代的残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贾樟柯电影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9656656
如需购买下载《贾樟柯电影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合肥出版单位安徽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8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贾樟柯电影研究是安徽文艺出版社于2016.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905.2-53 的主题关于 电影评论-中国-现代-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