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0.0
本书作者借写收入本书第一集的文章,初步思考和研究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新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接受美学价值和缺陷、胡风事件的方法论根源、自由主义和李广田的教育思想及有关实践、文坛“影射事件”的思想根源、王蒙的中国“后革命时代”文坛代言人身份等,均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史上比较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前言
第一集 文学思潮、文学史研究
建构“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
“回到现场”和“情境写作”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新潮
受众·效果·知识者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接受
美学上的价值和缺陷
实际和理念对擂
——胡风事件的方法论根源
自由主义和李广田的教育思想及有关实践
建构和迷恋表达性现实
——浩然小说的真实性及相关问题
文坛“影射事件”的思想根源
——以王蒙的遭际为例
王蒙:中国“后革命时代”文坛代言人
第二集 作家、作品研究
寻找的悲歌
——重读丁玲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
走在梦中的道路上
——论沈从文和他的中国梦
悄然吟唱着生命的悲歌
——论萧红的艺术个性
能说的和不能说的
——柳青在长篇小说《创业史》中设置和塑造
徐改霞形象的意图
整体中的差异
——汪曾祺小说论
论汪曾祺小说的传奇性
汪曾祺的傲
汪曾祺的俗
论谈歌小说中的道德理想主义
应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方法
——读阎连科中篇小说《桃园春醒》
没有胡河清的日子
——写在同胡河清先生分别十周年之际
后记
《建构“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是作者研究“五四”以来中国文学思潮、文学史、作家作品的成果,共收录十九篇论文。《建构“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分为两集。作者在第一集中探讨了“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方法、王蒙的文学观和文学生态观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在第二集中研究了丁玲、沈从文、萧红、柳青、汪曾祺、谈歌、阎连科等作家及其作品,深切悼念了文学批评家胡河清先生。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建构“‘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12113 如需购买下载《建构“‘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建构“‘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6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