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隐逸问题研究
秦汉隐逸问题研究封面图

秦汉隐逸问题研究

蒋波, 著

出版社:湘潭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0.0

书籍简介:

该书对秦汉时期的隐逸现象及相关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主要内容是:回顾先秦隐逸现象的起源、当时的大致情况、春秋战国诸子的隐逸观;分析秦汉隐逸现象的背景原因,叙述秦汉时期各具体时段的隐逸情况及特征;选取商山四皓、诸葛亮等人进行个案分析;讨论秦汉隐士的生活经济来源、婚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休闲生活等;分析隐士对秦汉社会的影响,譬如对社会风气的影响,隐士与文化、学术传承,隐士与社会教化等。

作者介绍:

蒋波,湖南双牌人,史学博士,现为湘潭大学历史系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早期士人问题为主的先秦秦汉史研究、以楚文化及宋前湖湘文化为主的地域文化研究。近年来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在《史学月刊》、《西北大学学报》、《河北学刊》、《江汉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先秦隐逸问题回顾

第一节 春秋之前的隐逸现象

一、我国隐逸现象起源辨析

二、商末周初的隐逸现象

三、姜太公的隐居生涯及相关问题

第二节 东周隐逸现象及诸子的隐逸观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隐逸现象

二、儒家的隐逸观

三、其他学派的隐逸观

第二章 秦汉隐逸现象概述

第一节 秦汉隐逸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秦至两汉之际的隐逸现象

一、秦代的隐逸

二、西汉时期的隐逸

三、两汉之际的隐逸

第三节 东汉的隐逸现象

一、东汉经学人士的隐逸

二、“无道则隐”与为“道”而隐

三、因孝而隐及其他隐逸现象

第四节 秦汉隐逸的特点及对秦汉隐士的评价

一、秦汉隐逸的特点

二、对秦汉隐士的评价

第三章 秦汉隐逸人物个案分析

第一节 商山四皓相关事迹考论

一、商山四皓归隐的原因分析

二、商山四皓在汉初宫廷斗争中的作用及评价

第二节 论东方朔的隐逸情结

一、东方朔的隐逸言行

二、东方朔隐逸情结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严光对自由生活的主动选择

第四节 王符隐居前后的心态及其隐逸观

一、王符隐居前的心态

二、王符的隐逸观

第五节 诸葛亮的十年隐居与“待识”心态

一、诸葛亮隐居十年的原因分析

二、诸葛亮的“待识”心态

三、隐居十年对诸葛亮的影响

第四章 秦汉隐士的生活

第一节 秦汉隐士的经济来源

一、自食其力

二、依靠他人“资助”

三、隐居教授与卖卜为生

第二节 秦汉隐士的生活状况

一、物质生活方面的情况

二、家庭婚姻生活方面的情况

三、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情况

第五章 秦汉王朝的“招隐士”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招隐士”

第二节 秦王朝的“招隐士”

一、关于秦王朝“招隐士”的两种记载

二、对上述两种记载的辨析

第三节 汉代的“招隐士”

一、汉代的“招隐士”活动

二、汉代“招隐士”的特点

三、汉代“招隐士”的效果及局限

第六章 隐士与秦汉社会

第一节 两汉社会的尊隐崇隐之风

一、从尊隐到崇隐

二、汉代尊隐崇隐风尚的原因及影响

第二节 隐士与秦汉学术文化的传承

一、隐士与经学

二、隐士与易学

三、隐士与道学及其他诸学

四、隐士与文化典籍的保护

第三节 两汉隐士与社会教化

一、统治者在教化方面对隐士的充分利用

二、隐士与汉代乡风民俗的纯化

三、隐士“化民成俗”的原因及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两汉之际隐士统计表

东汉隐士统计简表

略论司马迁的隐逸观

后记

内容摘要:

《湘潭大学中国史文库:秦汉隐逸问题研究》对秦汉时期的隐逸现象及相关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主要内容是:回顾先秦隐逸现象的起源、当时的大致情况、春秋战国诸子的隐逸观;分析秦汉隐逸现象的背景原因,叙述秦汉时期各具体时段的隐逸情况及特征;选取商山四皓、诸葛亮等人进行个案分析;讨论秦汉隐士的生活经济来源、婚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休闲生活等;分析隐士对秦汉社会的影响,譬如对社会风气的影响,隐士与文化、学术传承,隐士与社会教化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秦汉隐逸问题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11287653
如需购买下载《秦汉隐逸问题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湘潭出版单位湘潭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秦汉隐逸问题研究是湘潭大学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20.3 的主题关于 隐士-文化研究-中国-秦汉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