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爱的缘故
为了爱的缘故封面图

为了爱的缘故

萧军, 著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5.0

书籍简介:

这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回忆录。是萧军对与萧红相识、相处六年间即上个世纪30年代,过往心态、历史往事的追忆。值此萧红诞辰百年之际,出版此书对于专门研究和喜欢阅读萧红作品的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萧红写给萧军 /1 第一封信 (一九三六年七月十八日 船上) /3上海距日本的路程不算太远,生活费用比上海也贵不了多少;那里环境比较安静,既可以休养,又可以专心读书、写作;同时也可以学学日文。 第二封信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东京) /7我们彼此对各自的体性“相知之深”,生活在一起并没什么“矜持”的习惯。 第三封信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东京) /11回忆我们将到上海时,虽然人地生疏,语言不通,但是还有我们两人在一道,同时鲁迅先生几乎每隔一天就要写给我们一封信,在精神上是并不寂寞的。 第四封信 (一九三六年八月十四日 东京) /15后来我就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规律化起来:一、早晨六时以前必须起床。二、沿跑道跑步三圈。三、一小时运动后,漱洗,休息,吃早点。四、八时半或九时开始写作。 第五封信 (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七日 东京) /23我总愿意说一些愉快的事情去影响她,用以冲淡她那种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的心情,所以总是说这样好,那样好……免得她大惊小怪,神经过敏,浪费精力来关心我! 第六封信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东京) /27我们这虽然也算是夫妻之间的“情书”,但却看不出有多少地方谈到“情”、谈到“爱”!或者谈到彼此“想念之情”,更多的谈的却只是事务和工作。 第七封信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七日 东京) /33这也就是当时我们的关系和实情。又如两个刺猬在一起,太靠近了,就要彼此刺得发痛;远了又感到孤单。这也是我们当时的关系和实情。 第八封信 (一九三六年八月三十日 东京) /41她是以自己的生命来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这也就是很快地熄灭了她的生命之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九封信 (一九三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东京) /45我估计自己当时不会“漠然视之”,可能马上就写了复信表示祝贺和鼓励!她是需要鼓励的。同时也会对她提出“警告”,当心身体所能容许的限度,免得再故病复发。 第十封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日 东京) /49在我的意念中,过早地睡觉是一种时间的“浪费”!我是很珍惜夜深人寂那一段时间的。 第十一封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四日 东京) /53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由于肚痛好了,写作胜利地完成了,所以她就感到了宁静和“快活”了。 第十二封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六日 东京) /57她是有矛盾的,但为了自尊,还是隐忍地要坚持原来的计划—住一年,因此我也不便勉强她回来。 第十三封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九日 东京) /61一件作品如此,一个作家也如此,只要人民需要他,他就要被批准,任何排斥,掩没,或假装他不存在的办法……也是无用的。 第十四封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日 东京) /67这就是她的脾气,一切事常喜欢从兴趣出发,缺乏一种持久的意志。 第十五封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二日 东京) /73一个人的心情一坏下来,对于任何事物全会厌烦的,更何况从事所谓“文学写作”? 第十六封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四日 东京) /77这目的是要使对方明白,我不独有钱,而且是有高等文化修养的绅士—那时期能说洋文的就代表是高级知识阶级,这就是那时期作为上海洋场社会的一种可怜和可悲的现实…… 第十七封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七日 东京) /81我通常是接信即复的,首先是回答问题,其次是说些别的,而且要说得多,说得仔细些,“敷衍成篇”,否则又要抱怨、发牢骚了,说我不给她写信。 第十八封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九日 东京) /83我们常常用玩笑的,蔑视的,自我讽刺的态度来对待所有遇到的困苦和艰难以至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危害!这种乐观的习性是我们共有的。 第十九封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东京) /87在任何人,任何国家、社会……在未“笑”别人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笑”一下自己,我看这是有必要的。 第二十封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三日 东京) /91尽管生活如何折磨我们,但彼此之间还没有失却“童心”,总还要彼此开开玩笑的。 第二十一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三日 东京) /95她想到“病老而且又在奔波里的人”,这“奔波里的人”是指的鲁迅先生。 第二十二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 东京) /99这是给黄河清兄的一封信。 第二十三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日 东京) /103但她不知道将要有最大的、最沉痛的悲哀在等待来袭击她了!—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 第二十四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一日 东京) /107她可能在报上(她不懂日文,也许不看日本报纸)得知了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了吧?也许还不知道。 第二十五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九日 东京) /111其实一个人的死是必然的,但知道那道理是道理,情感上就总不行。 第二十六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日 东京) /119大概许先生把她的人生经历和遭遇全和萧红谈过了,因此她们是彼此较多有所理解的。 第二十七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六日 东京) /123问题还是老问题,我要随着学生们去打抗日战争的游击战;而她却希望我仍然继续做一个“作家”(她也不能算错),但是那时我已经失却了作为一个“作家”的心情了!对于“笔”已经失却了兴趣,渴望是拿起枪! 第二十八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九日 东京) /127古语所谓:“欲哭无泪,欲嘶无声!……”这话是深刻的。流不出眼泪的悲痛才是最深沉的悲痛! 第二十九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东京) /133她说我把她一向看得很弱,和我比较起来,无论身体和意志,她确是很“弱”的,在信中她还有点不服气的样子。 第三十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东京) /141她又建议我买软枕头了,也发表了“理论”,大概我是没买的,因为我并不头痛。 第三十一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五日 东京) /145我在那时期是不吸烟的—现在吸了—因此就对吸烟的人有“意见”;特别是对于女性的吸烟。 第三十二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东京) /151幸亏我是个皮粗肉糙、冷暖不拘的人,假如我和她“差不多”,就要生活不下去,为生活所压倒,早就“同归于尽”了。 第三十三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东京) /155回想和她结合的几年来,尽管生活如何艰难困苦,外来的风风雨雨如何恶劣,而“形影不离”这一点还是做得到的。 第三十四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末 东京) /159我和她之间,全是充分认识、理解到我们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诸种矛盾存在着的。后来的永远诀别,这几乎是必然的、宿命性的悲剧必须演出:共同的基础崩溃了,维系的条件失去了! 第三十五封信 (一九三七年一月四日 东京) /163我很敬重他,爱惜他,……并没因为我和萧红分开我们的友情有所损伤或冲淡! 第三十六封信 (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北京) /171从日本寄回来的信件就只剩了以上的三十五封,究竟失落了多少,无法考查了。 第三十七封信 (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北京) /179在一般朋友眼中认为我们“夫妻”之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除开贫穷以外,是幸福的。我们也承认,在比较起一般的夫妇之间来,我们确是幸福的,但也还是各有各的痛苦! 第三十八封信 (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 北京) /183我想你应该有信来了,不见你的信,好像总有一件事,我希望快来信! 第三十九封信 (一九三七年五月四日 北京) /189何况这一次“痛苦”的形成是我自作自受,我无可责备于任何人,也无须寻找任何客观条件或“理论”为根据,对于自己错误的行为进行辩解或掩饰! 第四十封信 (一九三七年五月九日 北京) /197假如她用拳头敲我,我也可以任她敲去:第一,她的拳头是敲不疼也敲不坏我的;第二,她也不会认真敲我的。 第四十一封信 (一九三七年五月十一日 北京) /203我很理解她好逞刚强的性格,主动是不愿回来的,只有我“请”或“命令”以至“骗”才能回来。 第四十二封信 (一九三七年五月十五日 北京) /207这是她从北京寄上海最后一封信了,不久她也就回到了上海。海外的悲悼 /208 第四十三封信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东京) /209当她信中问到:“不知现在他睡到哪里去了?”这时鲁迅先生已经落葬了。这句天真的,孩子气式的问话,不知道它是多么使人伤痛啊!这犹如一个天真无知的孩子死了妈妈,她还以为妈妈会再回来呢!萧军写给萧红 /211 第一封信 (一九三七年五月二日 上海) /221由上海寄北京给萧红的信,我手边还存有四封,附在这里的目的,是可以对照她寄来的信所提的问题是些什么?我是怎样回答的。 第二封信 (一九三七年五月六日 上海) /235“小狗熊”这是她给我起的绰号,因为我笨而壮健,没有她灵巧,我就叫她“小麻雀”,因为她腿细,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 第三封信 (一九三七年五月八日 上海) /247这封信可能就是被她讽刺为“讲道理”的信吧。 第四封信 (一九三七年五月十二日 上海) /251这是我给她的最后一封信。 侧面 第一章 我留在临汾(节选) /252 萧军纪萧红诗 /261附 /264 之一 在西安—聂绀弩回忆萧红 /265 之二 聂绀弩悼萧红词一首,诗四首 /269 之三 萧红生平年表(丁言昭 萧耘) /271 之四 萧红已出版著作目次年表(丁言昭 萧耘) /279 之五 第一章 从迁墓说起(陈宝珍) /293 之六 萧红一生所走过的路(王建中) /295 之七 本书所用参考资料 /297 之八 有关萧红研究的中外文著作资料(萧耘) /301 之九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我的回忆”(骆宾基) /310编后赘语 /323

内容摘要: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其代表作有《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本书内容特点:1.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2.萧红写给萧军的42封书信手稿,首度公开。3.绝世珍藏相关萧红多幅历史照片。4.作者独家解读鲁迅先生、许广平先生、萧红、胡风、聂绀弩、骆宾基……5.附录大量有关女作家萧红的作品、生平、思想、感情等研究资料。6.鲁迅曾称誉萧红说:“她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很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一样。” 这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回忆录。本书所辑存注释的四十二封书简,大部分是萧红于一九三六至一九三七年间,由日本东京寄回上海和青岛给萧军的,也有几封是她回国后,又去北京,由北京寄到上海的。作者在四十多年后,于故纸堆中发现了这批书简,将它们按年月日作了排序,加以适当的注释,是对其与女作家萧红相识、相处六年间(即上世纪30年代)一段过往心态和历史往事的追忆。从这批书简的一枝一叶里,也可以大致理解一些这位短命作家基本思想和感情的特点,精神、肉体、生活上所遭受的种种痛苦与折磨到了如何境地。为了使这辑书简注释能够更多一些发挥它的文献参考价值,本书在附录中尽可能增加了一些与萧红有关的各方面材料,由于它们也与这批书简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这对于热心研究萧红这位短命作家的作品、生平、思想、感情、生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用处。本书分为四部分:萧红写给萧军(萧红自日本东京寄上海、青岛的35封和自北京寄上海写给萧军的7封书信手稿及注释)、海外的悲悼(萧红所写悼念鲁迅先生逝世的书信文章)、萧军写给萧红(萧军自上海寄北京写给萧红的4封书信手稿、注释及诗文)、附录(九篇与女作家萧红有关的各方面材料)。【作者简介】萧军(1907—198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刘鸿霖,祖籍辽宁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村(现属凌海市)。 他五岁进村学,受私塾启蒙;十八岁入伍当骑兵;后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学习军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萧军拟组织抗日义勇军,因事机不密险遭不测,事败后潜入哈尔滨,易姓更名,鬻文为生,开始文笔生涯……在此期间结识了大批革命志士,遭伪满通缉而逋迁关内。其成名作《八月的乡村》出版后,被誉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文学上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称它“是一部很好的书”。历时十余载写就的长篇巨著《第三代》(上下卷,即《过去的年代》)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他是一位多产而极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无不涉猎,仅古体诗留存下来的就近千余首。在极度困难的境况下,他也不曾放弃自己的信念——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翻身和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的实现,倾尽毕生的心血。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承上启下者,一位“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萧军晚年所写的《鲁迅先生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和《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开创书信注释新时期文学的先河,受到学术界好评与关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为了爱的缘故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519398
如需购买下载《为了爱的缘故》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金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为了爱的缘故是金城出版社于2011.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6 的主题关于 萧军(1907~1988)-回忆录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