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6
定价:48.0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从化解离婚纠纷开始的司法调解在中国有很强的传统,一直以来被视为是中国最具传统特色的一项司法制度,并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学界对司法调解的批评一直在持续,认为调解与法治目标相悖,并在指出其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之后,提出了各种否定或改革该制度的建议。纵观这些研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主要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对策法学研究多,实证研究少,从宏观上进行的考察多,从微观中进行的考察少,尤其是从法律与语言研究的角度进行考察的更少。本书以法律与语言研究作为主要方法,借助宏观话语和微观话语这对范畴,通过对离婚案件历史档案的考察、参与式的庭审观察和对法官的访谈,围绕离婚案件来对司法调解这个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话语进行纵向的、系统的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从而来展示我国司法调解的具体运作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将目光投向我国现存的调审合一的司法调解制度和当下的法治实践,在法律话语的细节中以及各种话语及其权力关系和后果中深入探寻,以期取得法律制度可以吸收的研究成果,从而对相关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