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外交四十年
晚清外交四十年封面图

晚清外交四十年

田川, 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9.8

书籍简介:

本书以清末为背景,以外交事件为线索,展现了李鸿章登上政治舞台到溘然长逝的经历和作为,共十章,每章提到不同的历史事件,对史实的评论和叙述中穿插专家的看法和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李鸿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战太平

咸丰十一年冬天,太平军包围上海。曾国藩在早餐会上征求了几位湘军将领的意见,问谁愿去解上海之围,座下竟无人应答。太平军此时已成强弩之末,大家都憋着劲要去争攻破天京的“首功”,谁都不想临时分心。在这种情况下,幕僚李鸿章挺身而出:像我这样的行不行?

一、李鸿章请缨出战/ 3

二、洋枪队/ 8

三、苏州杀降/ 11

第二章 初试洋务

同治三年,李鸿章向朝廷中枢建议,中国是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了。他说:“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一、造枪炮、学军事/ 21

二、阿思本号事件/ 25

三、派留学生出洋/029

四、同文馆之争/ 34

第三章 从教案到派使赴英:烫手的山芋

1870 年,李鸿章从湖广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可以说是进入了朝廷中枢。当时正是中外纠纷的多事之秋,李鸿章一上任就遇到了大麻烦。

一、天津教案/ 41

二、出使赴英的风波/ 50

第四章 台湾事件与海塞之争

由于中央几乎所有重大涉外事务都向李鸿章咨询,所以他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外交的总署,因此梁启超说:“外国人的眼里只看到李鸿章,看不到清朝皇帝”。1870 年10 月2 日,李鸿章在天津北洋大臣府邸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 日本政府代表、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

一、舌战日本来使/ 57

二、海塞之争/ 62

第五章 留美幼童夭折与中法战争

1874 年,法国人占领了越南南部地区,并继续北进,希望打通中国西南的贸易通道。在对法问题上,李鸿章是主和派。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的海军强国,大清海军在建设之初就挑战这个欧洲强国显然是不现实的。

一、幼童“夭折”/ 73

二、中法之战/ 77

第六章 铁路大讨论与升旗事件

为了便于运煤,李鸿章希望修建一条从唐山到胥各庄,约十公里长的铁路。正在筹措之际,朝野内反对之声已四起。李鸿章知道,由自己贸然上奏请修铁路,肯定树大招风,事情一旦受挫,便再无回旋余地。

一、中南海的小铁路/ 91

二、升旗事件/ 96

三、长崎事件 / 102

第七章 甲午之战

1885 年春,中日两国在天津签订了《天津条约》。利用李鸿章的失言,伊藤为日本争取到了“朝鲜有事即可出兵”的权力。李鸿章外交生涯中的这个罕见纰漏,为后来的中日战争埋下了祸根。

一、与伊藤博文第一次交锋/ 107

二、与日本的军备竞赛/ 111

三、甲午惨败/ 115

第八章 舌战伊藤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被剥去了象征皇帝恩宠的黄马褂,并遭到降职减薪的处分。此时,人人痛诋海军误国。一时间,似乎拨银数千万建海军本身也成了错误。1895 年3 月12 日,中日战事尚未结束,朝廷就裁撤了海军衙门以平息众怒,毫无振兴复仇之志。

一、谁去议和/ 125

二、春帆馆冷雨潇潇/ 131

第九章 游访欧美

三国出面“干涉还辽”,使清廷多付了3000 万两白银,赎回了辽东半岛。李鸿章此时赋闲在家,他也想走出去见识一下。第一站就是俄国。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怕各国会觉得他只访一个国家太明显,于是又展开了比较老辣的一手,主动请求顺便访问欧美。

一、东方的俾斯麦/ 141

二、李鸿章大杂烩/ 147

三、被罚俸一年/ 153

第十章 拳乱与议和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势如破竹,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话不攻自破。此刻,慈禧开始考虑如何收拾残局了。她需要一个人:这个人要懂洋务,能独立处理棘手的重大问题;还得有与洋人周旋的骨气和勇气,并能在议和中尽可能地维护朝廷的利益;当然,还要得到南方封疆大吏们的支持…… 此人非李鸿章莫属。

一、义和团闹华北/ 159

二、李鸿章差点当总统/ 164

三、秋风宝剑孤臣泪/ 168

参考书目/ 175

内容摘要:

最具国际眼光的晚清大臣?留下千古骂名的“卖国贼”?  ★ 外国人眼中的“东方俾斯麦”  ★ 晚清外交舞台的总导演 ★ 一位孤独而无奈的先行者  历史学家张鸣 李鸿章研究权威翁飞 独立学者刘刚 著名历史学者李冬君 网络历史写手金满楼……  9位著名历史文化学者为您解读孤臣李鸿章的外交人生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近百年中国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而李鸿章正是其中一个。李鸿章是最具国际眼光的晚清大臣?还是留下千古骂名的“卖国贼”?从天津教案中初涉外交,台湾事件中舌战日本来使,中法之战中极力斡旋,马关议和中血溅袍服,割让辽东后联俄制日,直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始终能看见李鸿章的身影。本书从晚清外交事务的角度,谈到了李鸿章的经历,同时也叙说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方向新颖,十分有参考和阅读价值。   1.点评与叙事有机结合,不仅能全面了解历史背景,还能看到多位知名学者的专业解读,读起来既权威又不枯燥,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形成自己对李鸿章的看法  2.一百余幅罕见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直观看晚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本书以清末为背景,以外交事件为线索,展现了李鸿章登上历史舞台到溘然长逝(1861-1901)的经历和作为,共十章,每章提到不同的历史事件,在对史实的评论和叙述中穿插专家的看法和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李鸿章。【作者简介】田川,纪录片导演,曾制作《回望梁启超》、《血色黄昏——李鸿章的外交生涯》、《书生意气——胡适》、《镜花缘——晚清官场的洋人》等片。业余写作,曾出版《东京记》、《草莽艺人》、《寻找英雄》等书。现为香港《明报周刊》专栏作者。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晚清外交四十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4746939
如需购买下载《晚清外交四十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译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8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晚清外交四十年是译林出版社于2014.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52 ,D829 的主题关于 李鸿章(1823~1901)-人物研究 ,外交史-中国-清后期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