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5.0
本书是物权总论相关疑难问题理论阐释及判例。
第一章 物权的概念
第一节 物权概念的产生与确立
一、物权概念的产生
二、物权概念在立法上的确立
第二节 关于物权定义的各种观点
一、体现在学术著作中的不同观点
二、体现在物权法建议稿中的不同观点
第三节 如何才能下一个比较准确的物权定义
一、准确把握物权的本质
二、掌握科学的下定义方法
三、明确物权的构成要素
[立法争点]
一、关于物权定义的立法争点
二、对上述争论的简要评价
[典型案例]
案例1:该“广告经营发布权”是否属于物权?
第二章 物权的客体
第一节 物的概念和范围
一、物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二、物的范围
第二节 物的分类
一、有体物与无体物
二、动产与不动产
三、公有物与私有物
四、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
五、特定物与种类物
六、主物与从物
七、消耗物和非消耗物
八、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九、原物与孳息
十、单一物、结合物和集合物
十一、有主物与无主物
第三节 货币和有价证券
一、货币
二、有价证券
[立法争点]
一、关于物权客体的立法争点
二、对上述争论的简要评价
[典型案例]
案例2:尸体是不是民法上的物?
第三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物权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物权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二、关于物权法基本原则体系的不同主张
三、物权法基本原则确定标准的统
四、物权法基本原则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物权绝对原则
一、物权绝对原则的意义
二、物权绝对原则的内容
三、物权绝对原则与相关原则的关系
四、物权绝对性的限制
第三节 物权法定原则
一、物权法定原则妁起源与演变
二、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
三、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四、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
五、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与强化
第四节 物权公示原则
一、物权公示原则的含义和价值
二、物权公示的方法
三、物权公示的效力
[立法争点]
一、关于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立法争论
二、对上述争论的简要评价
[典型案例]
案例3:物权绝对原则--公民的房屋所有权不受侵犯
案例4:物权法定原则--眺望权是否属于物权?
案例5:物权公示原则--本案抵押权是否有效?
第四章 物权的保护
第一节 物权保护概述
一、物权保护的意义
二、物权保护的类型
三、物权保护的原则
第二节 物权确认
一、物权确认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二、确认物权的请求权
三、物权确认的一般规则
第三节 物权的物权法保护
一、物权请求权的基础理论
二、返还原物请求权
三、排除妨害请求权
四、消除危险请求权
第四节 物权的债法保护
一、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对物权的保护
二、损害赔偿请求权对物权的保护
[立法争点]
一、关于物权保护的立法争点
二、对上述争论的简要评价
[典型案例]
案例6: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的确认
案例7:“一房二卖”情形下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及物权人的返还请求权
案例8: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案例9:排除妨害请求权的行使
案例10:消除危险请求权及其行使
案例11: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还是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案例12:多种物权保护方式的综合运用
第五章 占有
第一节 占有概述
一、占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占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三、占有的性质
四、占有制度的功能
五、占有的分类
第二节 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一、占有的取得
二、占有的消灭
第三节 占有的效力
一、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
二、占有的时效取得效力
三、占有人与返还请求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占有的保护
一、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
二、占有的物权法保护
三、占有的债法保护
[立法争点]
一、关于占有的立法争点
二、对上述争论的简要评价
[典型案例]
案例13:占有保护--妨害违章建筑应如何处理?
案例14:占有保护--损害违章建筑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物权法专题精义·争点与判例:物权总论》从学理、法条、立法争议和典型案例等视角,深入精到地剖析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权法制度。全书以物权各主要制度为主题,在内容上力图最大限度总结和反映近年来我国物权法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它又突出重点,在每个“点”的整理中力争容纳最大限度的信息量,力图准确地反映和论述立法、立法解释的内容。书中还精选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案例,通过新法梳理旧案,展现物权法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具体包括物权的概念、物权的客体、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的保护、占有五章内容。
物权法是一部保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本法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规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物权法始终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对于涉及人民群众的问题,如征收补偿、房屋买卖中的预告登记、住宅用地使用权续期等问题都给予了特别关注。毫无疑问,它的颁布将更加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信心。
“专”。以物权各主要制度为主题。独立成册而又协同一体,在内容上力图最大限度总结和反映近年来我国物权法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精”。突出重点,在每个“点”的整理中力争容纳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追踪物权法的立法过程,梳理各版草案的变化。厘清争点、热点、疑难点。力图准确地反映和论述立法、立法解释的内容,对其理论缺陷及适用中的问题,也不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