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6.0
对话是不同语用主体以语言为媒介的交流活动,对话在一定意义上是话语表达与话语接受的交互作用。语用逻辑是叙事对话的重要理据(motivation)。叙事对话是语用逻辑的重要外在话语表现形式。叙事具有一定的对话性,对话自身亦具一定的叙事性。本书在理论上,综合叙事学、语用学、逻辑学有关理论推动修辞理论研究。在实际应用领域,有助于文学鉴赏、法典适用、言语和谐。以上叙事对话分布于谈话体(含语录体)、文艺体、事务体,在叙事对话中,语用逻辑是重要理据。
序
绪论
一 基本术语的简单界定
二 学界关于“对话”的研究概况
三 本书的研究视角
四 本书语料来源
第一章 语义:“叙事对话”和“语用逻辑”
序
绪论
一 基本术语的简单界定
二 学界关于“对话”的研究概况
三 本书的研究视角
四 本书语料来源
第一章 语义:“叙事对话”和“语用逻辑”的共同枢纽
第一节 话语与对话
第二节 语用逻辑概说
一 语用逻辑的研究现状
二 语用逻辑的理论前提
三 语用逻辑的研究对象
四 语用逻辑的学科归属
五 研究语用逻辑的意义
第二章 谈话体作品中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
第一节 《论语》中复现式组合的句法形式及使用动因
一 “复现式组合”的界定
二 《论语》复现式组合的句法结构形式
三 《论语》复现式组合的语用动因
第二节 《论语》中的复现式话语衔接
一 顶真型复现式话语衔接
二 回环型复现式话语衔接
三 间隔反复型复现式话语衔接
第三节 从语用角度看《孟子》中的紧缩结构
一 《孟子》紧缩结构的句法功用
二 《孟子》紧缩结构的言语风格
第四节 《孟子》中的条件复句
一 《孟子》条件复句的句法结构
二 《孟子》条件复句的关联词语及其语义功用
三 从认知角度看《孟子》多重复句中的条件关系
第五节 《孟子》中的问句话轮
一 《孟子》中的疑问句及其语用价值
二 《孟子》排比问的修辞效用
三 《论语》和《孟子》排比问的语用比较
第六节 《孟子》中的顶真辞格
一 以词为衔接点
二 以短语为衔接点
三 以小句为衔接点
第七节 白马非马:修辞式推论
一 修辞式推论的语言环境
二 修辞式推论的基本前提
第三章 艺术体作品中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
第一节 《水浒传》对话中的组合问
一 同一个话轮内部的组合问
二 不同话轮之间的组合问
三 双重组合问
第二节 从语用角度看《西游记》对话中的谐音
一 本节的语料来源与研究视角
二 无标记谐音
三 有标记谐音
第三节 从语用角度看《红楼梦》对话中的谐音
一 相关研究现状
二 动态研究的认知视角
三 基于上下文语境的谐音
四 基于认知语境的谐音
五 基于情景语境的谐音
六 结论
第四节 从语用角度看《红楼梦》对话中蕴藏的语汇资源
一 《红楼梦》蕴藏的当今社会口头流行语
二 《红楼梦》蕴藏的熟语
三 《红楼梦》蕴藏的方言语汇
第五节 从语用角度看《红楼梦》对话中的“误称”
一 自指型“误称”
二 近指型“误称”
三 远指型“误称”
第六节 《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对话中的“劝说句组”
一 《红楼梦》对话中的劝说句组
二 《三国演史》对话中的劝说句组
第七节 《雷雨》对话中的组合问
一 同一个话轮内部的组合问
二 不同话轮之间的组合问
三 双重组合问
第八节 《伤逝》的交往理性解读
一 从人际和谐与交往理性的视角看《伤逝》
二 对话和谐:交往理性的基本要义
三 《伤逝》的主体交互性解读
第九节 《因为女人》的主体交互性解读
一 女性与男性的交往困境
二 男女的不平衡博弈: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 交往理性:女性走出困境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事务体作品中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
第一节 文本语境与法典建构
一 法典:作为语境中的文本
二 篇章语境中的法典建构
三 段落语境中的法典理解
四 句子语境中的法典建构
第二节 语用逻辑:正确理解法典的基础
第三节 法典修改:基于理解的一种言语行为
第四节 法典理解与语用逻辑概观
一 法典的理解与摹状词逻辑
二 法典的理解与道义逻辑
三 法典的理解与狭谓词逻辑
四 法典的理解与模态逻辑
第五节 法典理解个案考察
一 个案考察的对象来源
二 法典理解:群体法典理解与个体法典理解的辩证统一
三 群体法典理解:个体之间的对话过程
四 个体法典理解:一种认知过程
结语
附录
《论语》中的语言和谐思想
试析《文心雕龙·神思》之修辞认知观——兼谈《物色》与《神思》在认知观上的统
陈骥《文则》的修辞研究方法举隅
陈望道《因明学概略》之语用逻辑观
朱光潜《诗论》的语言学思想
康德《判断力批判》的修辞学思想——兼谈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修辞观之通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对话是不同语用主体以语言为媒介的交流活动,对话在一定意义上是话语表达与话语接受的交互作用。语用逻辑是叙事对话的重要理据(motivation)。叙事对话是语用逻辑的重要外在话语表现形式。叙事具有一定的对话性,对话自身亦具一定的叙事性。
在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相关联的宏观背景下,张春泉编著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探讨了《论语》中的复现式话语衔接及《孟子》中的紧缩结构、条件复句、问句话轮,探究了《红楼梦》对话中的“误称”、《红楼梦》对话中的“一般词汇”、《红楼梦》对话中的“劝说句群”、《红楼梦》对话中的谐音及《西游记》对话中的谐音,分析了《伤逝》中以话语为媒介的主体交互性,解析了若干代表性法典的起草和修改。以上叙事对话分布于谈话体(含语录体)、文艺体、事务体,在叙事对话中,语用逻辑是重要理据。《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在理论上,综合叙事学、语用学、逻辑学有关理论推动修辞理据研究。在实际应用领域,有助于文学鉴赏、法典适用、言语和谐。
张春泉编著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注重结合汉语的实际,考察语用逻辑,特别是注意到了古代汉语中的语用逻辑,比如《论语》、和《孟子》中的语用逻辑问题,就很有创获。此外,关于古代汉语中的叙事对话的讨论,也颇有见地。作者结合语境语体问题,考察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视角也颇为独特新颖。
全书看起来较散,但实际上可以说是“形散神聚”,全书以语体为基本框架,以语义和语境为枢纽,关联叙事对话和语用逻辑。作者选取典型语料,不求面面俱到,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作者在选取语料时,可以说是颇费踌躇的:《论语》、《孟子》、《白马论》、《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围城》、《伤逝》、《因为女人》、宪法法典等既力求贯通古今,又试图兼顾谈话体、艺术体、事务体等以叙事为主的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