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意义
生存与意义封面图

生存与意义

柴秀波, 刘庆东,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从哲学的视角考察生存,试图以意义为本位,揭示生存的“应然”态及这种“应然”态在当今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定历史时期的“实然”表现。“应然”态的生存也即一种“立体化”生存,它包括两个维度,即事实世界和意义世界。作者认为从平面化生存走向立体化生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就体现在人们能动的实践活动过程之中;在实践过程中,人的本质得以展开、绽放和确证,人生存的维度得以展示和发展。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生存危机与哲学的使命

第一节 生存危机

一 事实世界的危机

二 意义世界的危机

第二节 哲学的使命

一 科学与生存意义的解答

二 宗教与生存意义的解答

三 哲学与生存意义的解答

第二章 意义--一种生存论的考察

第一节 意义--从古代到现代

第二节 意义概念阐释

一 意义概念的界定

二 意义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意义与生存

一 生存概念解析

二 意义与生存的关系

第四节 意义系统

一 意义系统的特征

二 意义系统的功能

第三章 立体化生存--意义维度的支撑

第一节 生存的三重规定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意义产生的前提

二 人与社会的关系--意义形成和发展的载体

三 人与自身的关系--意义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生存的两个维度--事实世界与意义世界

一 意义世界对事实世界的超越

二 意义世界与事实世界的辩证统一

三 意义世界具有对事实世界的批判性导引作用

第三节 立体化生存的实践根基

一 实践是人的立体化生存的基础

二 实践使生存"意义"的维度得以彰显

三 实践使人成为立体化的人

第四章 平面化生存--意义维度的遮蔽

第一节 社会意义系统的无序

一 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缺位

二 子意义系统的错位

三 边缘意义系统的越位

第二节 个体意义感的失落

一 工具理性的膨胀销蚀了人对意义的追求

二 意义感的失落也是我国社会转型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三 个体与群体的分离造成人的意义感的失落

四 自我认同危机也是导致个体意义感失落的重要因素

五 现代性导致了意义的丧失

第五章 从平面化生存走向立体化生存

第一节 从平面化生存走向立体化生存的基本原则

一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 扬弃"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

三 克服人自身的"异化",构建身心和谐观

第二节 从平面化生存走向立体化生存的基本途径

一 "类意识"的化育

二 有效制度的供给

三 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确立

四 人文教育的加强

五 主体人格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意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

外在条件

内在依据

现实价值

奥伊肯的"精神生活"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一"精神生活"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精神生活"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精神生活"理论的现代启示

内容摘要:

《生存与意义:从意义角度对生存状态的哲学考察》选择生存论的角度并以生存与意义的辩证关系为线索,深入挖掘意义以及意义系统的内涵、功能及特征,希望揭开意义及其系统的神秘一角,打开通往意义及意义系统的通道,揭示意义的真谛。作者从哲学的视角考察生存,试图以意义为本位,揭示生存的“应然”态及这种“应然”态在当今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定历史时期的“实然”表现。“应然”态的生存也即一种“立体化”生存,它包括两个维度,即事实世界和意义世界。作者认为从平面化生存走向立体化生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就体现在人们能动的实践活动过程之中;在实践过程中,人的本质得以展开、绽放和确证,人生存的维度得以展示和发展。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生存与意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00837
如需购买下载《生存与意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生存与意义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86 的主题关于 生存-状态-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