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32.0
《哲学通论》一书是为了提升读者哲学素养和反思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理论思维能力而编写的。该书主要研究和介绍了哲学思维与时代发展、哲学素养与个体成长、哲学研究领域与哲学研究对象、哲学主要流派与哲学历史发展、中西方哲学特点与比较等方面的知识。该书注重体系完整和重点突出相统一、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该书适合于大学生和一切爱好人文社会科学的读者阅读和学习。
绪论
第一节 “哲学通论”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及其素质要求
二、“哲学通论”课的性质与功能
三、“哲学通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第二节 哲学流行观点剖析
一、元哲学观点剖析
二、哲学家眼中的哲学
第三节 哲学使命与时代呼唤
一、哲学的功能及其当代使命
二、时代发展对于哲学的呼唤
第一章 人的存在方式与对世界的哲学把握
第一节 哲学是以反思为主要特征的对世界进行把握的思维方式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二、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
三、哲学反思是对思想的再思想
四、作为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人的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节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一、关于对实践概念的认识
二、实践的内涵
三、实践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化与联系
四、从适应自然到人类自觉
第三节 人类的自觉与人类的自由
一、人的自觉是人对自我的认识
二、社会是人活动的产物
三、在主体和客体的对象化过程中实现人的自由
第二章 哲学思考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哲学思考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问题与宗教问题的联系扣区别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哲学对“真”的思考
一、“真”的语义词源辨析
二、“真”及真理的渊源与历史演变
三、哲学对自然科学求“真”的思考
第三节 哲学对“善”的思考
一、对“善”历史演进的哲学思考
二、哲学的“价值”与伦理的“善”
三、大科学背景下的“善”
第四节 哲学对“美”的思考
一、对“美”认识的历史演进
二、对“美”的本质的哲学认识
三、美的生活与真善美的统一
第三章 哲学的研究领域
第一节 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哲学与价值论哲学
一、本体论哲学
二、认识论哲学
三、价值论哲学
第二节 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与人的哲学
一、自然哲学
二、历史哲学
三、人的哲学
第三节 宗教哲学、政治哲学与艺术哲学
一、宗教哲学
二、政治哲学
三、艺术哲学
第四章 哲学的基本流派及其理论观点
第一节 主要哲学传统及其主要流派概述
一、印度哲学
二、中国哲学
二、西方哲学
第二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唯心主义
二、唯物主义
第三节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
二、形而上学
第四节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一、可知论
二、不可知论
第五节 唯理论与经验论
一、唯理论
二、经验论
第六节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一、科学主义
二、人文主义
第五章 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第一节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一、哲学与中国哲学
二、中国哲学主要学派的演化与发展
三、中国哲学的基本观点与基本倾向
四、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缺点
五、文化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
一、先秦诸子哲学
二、两汉哲学
三、魏晋玄学
四、唐宋儒家哲学的复兴
五、明清哲学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特点及价值
一、中国哲学的划分问题
二、中国哲学的特色
三、中国哲学的价值
第六章 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第一节 西方文化与西方哲学
一、西方文化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二、西方哲学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
二、雅典哲学
三、希腊化时期的哲学
四、中世纪时期的哲学
五、巴洛克时期的哲学
六、英国经验主义
七、法国启蒙运动
八、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
八、黑格尔(Friedrich Hegel,1770一1831)
九、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
第三节 西方哲学的特征与价值
一、西方哲学的特征
二、西方哲学的价值
第七章 哲学修养与人生成长
第一节 哲学品格与个体人格
一、哲学品格
二、个体人格
第二节 哲学态度与人生态度
一、对日常思维的批判
二、心灵的宁静
三、以出世的态度入世
四、以哲学的态度生活
五、人生态度
第三节 哲学思维与研究能力
一、哲学思维的训练
二、哲学态度的培养
三、哲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哲学经典文献
后记
《哲学通论》一书是为了提升读者哲学素养和反思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理论思维能力而编写的。《哲学通论》主要研究和介绍了哲学思维与时代发展、哲学素养与个体成长、哲学研究领域与哲学研究对象、哲学主要流派与哲学历史发展、中西方哲学特点与比较等方面的知识。《哲学通论》注重体系完整和重点突出相统一、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哲学通论》适合于大学生和一切爱好人文社会科学的读者阅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