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自我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自然与自我

屈小强, 著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叙述了从春秋到晚明,从老庄到李贽崇尚自然、强调个性解放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书籍目录:

引言/1

一百家争鸣下的自然情怀/5

喜欢谈论“婴儿”的老子/5

庄子死妻与庄周梦蝶/10

“仙道贵生”和“治大国若烹小鲜”/15

超越功利后的精神自由/20

二汉晋风云间的士人品行/28

西汉新道家的崛起/28

群体自觉与汉末清议/34

“正始之音”中的自然人性/42

“竹林七贤”的同途殊归/51

“元康之放”的无德折巾/58

三盛唐气象里的青春歌唱/64

显示生命激情的道教思想/64

拥抱自然与自我的南宗禅/80

儒家的自救和“盗天火”/92

激昂青云的诗人群体/97

普遍高涨的女权意识/115

四宋明世相中的自由精神/127

理学的兴起与“鹅湖之会”/127

程朱理学的伪善和《西厢记》的本真/137

走向心灵解放的王学/143

刚烈的泰州学派及浪漫的《西游记》/150

激进自然主义的最后圣斗士/157

启蒙思潮中的文坛盛观/168

以天下为己任的东林党人/187

结语/194

附录/204

先秦至明代大事年表/204

主要参考书目/216

后记/220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它的内在精神已渗透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其影响是弥久深远的:当代中国人——无论是谁,无不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历史的车轮行驶到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义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的态度是,立足于当代中国,从我们的问题或我们的精神需要出发,以新的视野或现代意识,对中国文化中某些被反复咏叹的东西给以重新观照或解读。

现代派诗人、著名文学史家闻一多先生宣称:“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说‘诗唐’——懂得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如果善于理解这种逆向思维的丰厚内涵,并由此引申开去的话,那么,我们则想说:中围文化虽早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话题,但假如只满足于平面式的浅尝辄止,就很容易指木为林或见林失木,最终反倒是空泛无得并且莫知归依了。所以,我们现在才尝试着变换习惯性的认知方式,移果就因、因反作正,从文化的特定视角来重新解读而非直接面对某些重大的历史或文化主题,特意选择那些人们普遍感兴趣即茶余饭后可供谈资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题材——这是一些世世代代都在反复谈论的话题。问题在于,今天应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和口吻重新谈论它。我们力求以扎实确凿的史料为根基,采取富有文采、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对其进行多元观照与文化透视,反映重大历史、文化主题,并给予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缘此而往,就有可能寻找到另一扇尚未被开启过的门扉,那里面当有着不尽胜境、无限风光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所以,本丛书强调知识性,但不是一般性的知识读本;强调学术根基,但不是纯粹的学术专著;强调可读性,但不是违背史实的任意杜撰:强调个人新见,但不是只顾新异的凿空立论和华而不实的游戏笔墨。

浓郁的文化观照和多出新见卓识(观点新或视角新),是本丛书的特色和宗旨。

本丛书中的每一种,都精心选择国内在各自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撰写,注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叙述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选择相关的、经典的图片,采用彩色捅页和黑白附图(编者按:本丛书采用了少数今人作品,因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恳请当事人见书后尽快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样书、稿酬)的方式,从而更具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丛书面向中等文化以上的广大读者群,使其在轻松、趣味盎然的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收获,以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和鉴赏品位。

本丛书强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文化中国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

《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第三辑共推出5种。

《诸子百家与文化元典》审视了中国古代文化元典产生、发展的历程,认为其间含蕴着一种道德之善与精神之美,无论在治世还是乱世,都具有匡时救世的意义。而在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诸子竞相创新,形成浪潮。儒、道、墨、法、阴阳五大派相互批判,又逐渐融合,最终结构成中国文化的主流,即文化元典精神。悠久的中华文明便是在这些元典精神的承传支撑下,与时俱进,吐故纳新,逐渐地发展起来的。

《自然与自我:从老庄到李贽》叙述了自春秋晚期始,中经魏晋唐宋至晚明,由老、庄滥觞,至李贽更为张扬的崇尚自然、强调个性解放的思潮贯穿着中国思想史长河,从涓涓细流发展到惊涛拍岸,不可遏阻。继之论说他们与孔、孟、程、朱为代表的正统儒家一理学家一起,向社会传递出“以道自任”,即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政治诉求,遂共同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建构;并认定其自身也由最初的自在最终走向自为,即如黑格尔所说的,具有了“世界精神”——“自由意识”及“自我意识”。

《人格的独立:从屈原到陆游》以屈原、陆游为代表与纽带,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和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对众多的古代文士关于凸显个体存在、弘扬人格独立与强调人的主体精神的各种表现,作出了生动描述和本源性的深入探讨。这些诗人、作家,在创作中创新求变,作品展露出鲜明的个性特色,充满独立不羁的精神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热情,比兴寄托、因物喻志,给人们带来巨大而恒久的审美快感。

《诗画人生:从王维到郑板桥》探讨了诗歌与绘画的共同起源、理论建构与表现形态;并细致描述出诗人和书画家们因性格特质、人文情趣、生命取向而使之面临着政治理想与艺术气质的冲突,不得不于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中进行...

在人类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这是毋须多言的,可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许多时空,作为人类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或忽略了这一点。14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才以“重新发现人”为口号而导引出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其间奥妙之一,便是文艺复兴将人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解放了出来。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谴责天主教无视人的存在、扼杀人的本性。他们强调人的现实的幸福和本能的欲望,以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强调人的理性,以反对神学蒙昧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反对神权对人的束缚和封建等级制度。他们把人的眼光从对神的关心拉回到要求个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作为人的应有的地位和权利上来。这个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它展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个性全面发展的理想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从此,人文主义或称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一直是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

在东方,中国文化也有着自己的人学传统或日人文主义传统,人学或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不是西方社会的专利。诚然,“在中国,近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运动确实从未发生过,也确实没有一个新兴的市民阶层跑出来,领导一场以人权反神权,以人性反神性,以人学反神学的文艺复兴运动。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我们就没有广义的人文主义的传统。事实上,中华文化是非常注重人本、民本的文化,其人文传统源远流长,根深蒂同”(雷达:《人文精神质疑》,《光明日报》1995年7月19日)。即连“人文”一词,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易.贲卦.彖辞》里便出现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指自然规律;“人文”指人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即人与自然相谐和(是谓天人合一),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应该说,在中国古人那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早已有清醒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巨大能量。这诚如《荀子.王制》所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礼记.礼运》说:“人者,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也。”“人者,天地之心也。”《荀子》《礼记》是儒家的作品。儒学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自孔子以来,它就强调入世主义。孔子对神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他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意即明智之人不该近于神。孔子还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人的首务是服侍活人,是了解人生的道理,现世的人生问题都不能办好,何谈什么鬼神之类?所以,孔子自己“不语怪、力、乱、神”。这些都体现出这位儒家圣人的非宗教倾向,把人事放在首位,把鬼神搁在一边。这是孔子的智慧。

孔子之后,儒家基本上是反宗教,反出世的。儒者无一例外地强调人事。一套“十三经”之所以影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两千年,就因为它是专讲铸造理想人格,进而“修齐治平”的人学丛书。儒学对人的价值的一贯重视和对现世生活的充分肯定,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文精神,推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不过,中国传统人学中的人在许多时期也指整体的人,个人只是整体肌体上的一个细胞,必须从属于整体……这种情况愈到封建社会后期,便愈加明显与严重。因此,西方人权主义者说,中国文化不重视人,不重视个性发展,抑制个人欲望,甚至达到扼杀人格与人性的地步。这其实是以偏概全了。因为稍早于孔子的老子曾讲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老子》第五十一章)就人而言,老子这里讲的“道”,是指生命本源;“德”则指生命的本真,或云本然生命。老子说,“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它们都没有外在束缚而顺其自然,这才充满生机与情趣。《庄子.骈拇》更是明确地反对牺牲本性去服从于仁义道德:“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而已矣。”(我所认为的完美,不是什么仁义一类的东西,而是能让本然生命自由发展的真实罢了。)《庄子》中的许多篇章,做的都是这类关于“自然人性”的题目。这个题目一直传承下去,中经汉末魏晋、隋唐五代而迄宋明之际,被历代知识分子做得花团锦簇,五光十色:而知识分子本身则在这一过程中,获得锻炼,日渐成熟,从而将洋溢着自由、浪漫与叛逆精神的中国人自己的个体尊严的大旗,高扬在世界人学史的群峰之巅。

内容摘要:

  本书叙述了自春秋晚期始,中经魏晋唐宋至晚明,由老、庄滥觞,至李贽更为张扬的崇尚自然、强调个性解放的思潮贯穿着中国思想史长河,从涓涓细流发展到惊涛拍岸,不可遏阻。继之论说他们与孔、孟、程、朱为代表的正统儒家-理学家一起,向社会传递出“以道自任”,即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政治诉求,遂共同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建构;并认定其自身也由最初的自在最终走向自为,即如黑格尔所说的,具有了“世界精神”——“自由意识”及“自我意识”。
  《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以高文化品位为内涵,从文化的特定视角来重新解读(而非直接面对)某些重大的历史或文化主题,特意选择那些人们普遍感兴趣即茶余饭后可供谈资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题材,以确凿的史料为根基,用新的视角或现代意识,采取富有文采、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进行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浓郁的文化观照和历史反思是该丛书的特色。该丛书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多样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文化中国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形成一个大众精品系列群。该丛书已出版三辑19册。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自然与自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
9787807102496
如需购买下载《自然与自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济南出版单位济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自然与自我是济南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1 的主题关于 哲学家-人物研究-中国-春秋时代~明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