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
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封面图

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

王金城, 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5.0

书籍简介:

台湾的当代诗歌都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秉承中国文学的文化传统、文体范式和文学精神,以其殊异的审美风貌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大陆当代诗歌一道共同构成中国当代诗歌摇曳多姿的多元景观,1949年以后的30年间,台湾诗歌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80年代前后“新世代”诗人的问世更改变了台湾诗坛的原有格局。本书考察这一部分人的创作和源流,并将其与大陆同时代诗歌创作进行对比。

作者介绍:

王金城,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先后就读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黑龙江省呼兰师专中文系,现为福建闽江学院中文系教授。出版专著《守望家园:大陆与台湾文学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绪论 一、“世代”视角与台湾“新世代” 二、诗学传统与“代际”特征 三、研究现状及本书理路第一章 文化中国与地理台湾 第一节 民族传统与乡土现实 第二节 民族与传统的精神根系 一、史诗品格与民族精神 二、文化原型中的反思 三、古意重铸与“乡愁”想像 第三节 乡土人生的艺术再现 一、土地的坚定守望 二、底层民生的人文关怀

序一序二绪论 一、“世代”视角与台湾“新世代” 二、诗学传统与“代际”特征 三、研究现状及本书理路第一章 文化中国与地理台湾 第一节 民族传统与乡土现实 第二节 民族与传统的精神根系 一、史诗品格与民族精神 二、文化原型中的反思 三、古意重铸与“乡愁”想像 第三节 乡土人生的艺术再现 一、土地的坚定守望 二、底层民生的人文关怀 小结第二章 都市精神与后现代状况 第一节 多元诗歌空间的拓展 第二节 都市精神的现代体验 一、都市诗理论及其评述  二、都市生存经验与传达 第三节 颠覆中心的文化立场 一、消解深度的诗思理路 二、多维向度的艺术策略 小结第三章 生活美学与身体修辞 第一节 颓废思潮的世纪轮现 第二节 生活的庸常美学 一、消解生存意义 二、张扬末世情绪 三、认同俗世乐趣第三节 身体的欲望修辞 一、男性视域下的身体想像 二、女性感受中的身体叙述 小结第四章 流变中的诗学建构 第一节 艺术思维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 诗歌语言的变革 一、语言风格的变化 二、语言资源的开发 第三节 形式的实验与创新 一、格律形式探索 二、视觉美学实验 三、诗歌文体革命 小结结语参考文献附录 台湾新世代诗人小传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研究台湾新世代诗歌的专著。《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采取整体性与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对台湾当代诗歌进行断代研究,突破了海内外学界关于台湾新世代诗歌的“个案型”研究,在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的流变中对其进行“整体性”把握,进而描绘出新世代诗歌在20世纪后30年的主要思想成就、诗学建构和运动轨迹,阐明它在台湾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诗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通过回顾、总结和研究“台湾新世代诗歌”的历史进程、精神走向及其演化规律,把握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进而为两岸中华汉语新诗的最终整合提供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启示。

编辑推荐:

如何一种快乐,转变成哀歌?如何一种欣愉,转变成寂寞?自空间里回首,找不到自影;自时间中前瞻,照不见前尘。我是谁,何处是灵魂的归宿?谁是我,何处是诞生的源头?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以台湾新世代诗歌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颇为扎实的理论著述。作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使自己的论述建立在坚实的史料整理基础上,显示出严格的学术训练的根柢和严谨的学风,开拓了台湾诗歌的研究领域。          首都师范大学博导 吴思敬 对台湾新世代诗歌这一诗歌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台湾诗歌乃至汉诗的发展变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沈阳师范大学博导 孟繁华 对“台湾新世代诗歌”进行系统性整体研究,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论题。作者的论述无疑具有相当的新意和概括力,显示出作者较为广阔的文化和理论视野,良好的学术训练以及对诗歌形式的敏感性。          清华大学博导 格非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531747
如需购买下载《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厦门出版单位厦门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是厦门大学出版社于2008.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诗歌-文学研究-台湾省-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