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9.8
本书以书法史和书法作品欣赏两个方面对我国的书法、书家、书作进行了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又糅合了书家与书作的趣闻轶事、增强了可读性与趣味性。
原书序
序言
上篇中国书法史话
先秦大篆的珍贵遗产
秦和秦以前的墨迹
李斯和小篆
隶书的崛起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草圣”张芝
屡建殊勋的蔡邕
三国书法的雪泥鸿爪
异彩斑斓的两晋书法
“书圣”王羲之
劝父改体的王献之
春意阑珊,得失参半的南朝书坛
北魏楷书掠影
承前启后的隋朝碑志
“铁门限”和“笔冢”的传说
空前繁荣的唐代书苑
初唐书坛的主角欧、虞、褚、薛
帝王书法家李世民、李隆基
书、论双绝的杰作孙过庭《书谱》
武则天和唐代女书法家
颠张狂素
永字八法
“学我者死,似我者俗”的李邕
颜筋柳骨
“斯翁之后,直至小生”的李阳冰
“落笔便有佳处”的唐代诗人书法家
唐代僧侣书法家队伍
名花零落雨中看人物凋零的五代书苑
宋初书坛和法帖之祖《淳化阁帖》
把禅宗思想引进书法的苏轼和黄庭坚
神经质书法家米芾
宋徽宗赵佶和宋高宗赵构父子
开创元代新书风的赵孟兆页
元代书坛的碎锦鲜于枢和康里巙巙
点缀在明初书坛上的几颗星星
狂放的祝枝山和端雅的文征明
明代浪漫主义书风的代表陈道复和徐渭
被誉为“明四家”的邢、董、张、米
明末清初两大家
以古为新的开拓者金冬心和郑板桥
乾隆皇帝和《三希堂法帖》
翁、刘、梁、王“清四家”
邓篆伊隶
阮元和南北书派论
包世臣和《艺舟双楫》
清朝学颜三大家钱沣、何绍基、翁同倒倒貅
“三百年来所无”的梅调鼎
清末书坛一株既“创新”又“从俗”的奇葩“北碑罪人”赵之谦
活跃在清末民初书坛上的吴昌硕
著《广艺舟双楫》的康有为
于右任和“标准草书”
沈尹默,一位被批评激励出来的近代书法大师
下篇
中国历代带法名作赏析
古老而又复杂的篆书
甲骨文诡奇多变
金文圆浑古朴
刻石始祖石鼓文
小篆书《泰山刻石》
汉篆上品《袁安碑》
《天发神谶碑》别树一体
小篆重宝《城隍庙记》
小篆隽品《温仁朗碑额》
《白氏草堂记》苍古奇伟
《西泠印社记》道劲老到
隶书,划时代的转折
隶中之草《石门颂》
《乙瑛碑》最可取法
《礼器碑》精严洗练
八分正宗《史展碑》
摩崖刻石《西狭颂》
汉隶别枝《韩仁铭》
汉石至宝《曹全碑》
郑簠隶书词轴
金农《隶书册》自辟蹊径
伊秉绶墨迹联语
字体端正,用笔合法的楷书
碑中极则《张猛龙碑》
海内孤本《张玄墓志》
方笔极轨的《龙门四品》
承前启后的《龙藏寺碑》
隋代墨迹宠儿《楷书千字文》
初唐楷书龙头《九成宫碑》
墨池至宝《孟法师碑》
楷行书墨迹珍品《文赋》
颜真卿杰构《自书告身》
《神策军碑》骨力清劲
《妙严寺记》独有千古
如行云流水的行书
《姨母帖》哀情满纸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三希”之一的《伯远帖》
惊世之作《张翰思鲈帖》
行书草稿《汝南公主墓志铭稿》
“书中仙手”李邕的《麓山寺碑》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季明文稿》
五代行书珍品《韭花帖》
有唐人遗风的《土母帖》
《覆盆子帖》别有天地
《松风阁诗》纸墨俱佳
《蜀素帖》超妙入神
徐渭行书对联飘逸空灵
文征明行书精品《滕王阁序》
“六分半书”别具一格
草书,表情达意之花
皇象的章草《急就章》
王羲之书札集帖《十七帖》
《鸭头丸帖》第一希有
有唐一代草书剧迹《书谱》
“草圣”张旭的《肚痛帖》
怀素狂草《自叙帖》
高闲《千字文》残本
黄庭坚狂草《忆旧游诗》
附录洪丕谟创作年谱
前言
丕谟从1982年1月《历代题画诗选注》处女作出版以来,才思喷涌,在此后的二十三年里,竞一鼓作气出版了一百二十多种著作,其中书画创作类14种,书画文玩类16种,随笔散文类16种,医学养生类7种,谈佛说禅类16种,神秘文化类7种,法律杂著类13种,诗词选注创作类7种,古籍整理类16种,还有主编、副主编及参编参写类12种。不仅著作多,涉及书画、文史、中医、饮食、养生、命理、风水、儒、释、道,以及法律古籍整理等多个领域,而且往往选题角度独特,善于化深奥为浅显,可读性强,故令世人叹为“奇才”。
那些年,人们都惊诧于丕谟的出书速度,但作为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子,我深切地感受到在一本本著作的背后,凝聚着更多的是丕谟厚积薄发的学问、创造性思维,以及他的勤奋和毅力。
仔细看一看丕谟的所有著作,除随笔、饮食外,书画、诗词、中医、命理、风水、儒释道、古籍等,基本上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书画对他而言是家学,自幼浸淫其中;根植于国学中的中医是他最初所学专业,是他的出身,况且古时医、卜、星、相,似乎怎么也难分清楚。有了客观条件,加上从小便迷恋国学的种种主观努力,使得他在传统文化领域中游刃有余,唐诗宋词耳熟能详,脱口而出,古文根基更是同时代人中的佼然出众者。在上海图书馆、藏书楼的频繁出入,又使他获取了极其丰富的资料和快速查找资料的本领,后来为了节省去图书馆的时间,他更是花钱买回大量资料,以便著书时随时备用。当第一本书问世时,丕谟已四十二足岁了,其实在此之前,他已有了三十年的苦学。这三十年的苦学该积淀了怎样厚度的学问?和他一起共同生活的二十年中,丕谟一直保持着每年平均出3~4本著作的速度,可却从未看到他才思枯竭的窘态,往往一本书尚未写就,第二、第三本书已经开始酝酿,今天一本书刚刚脱稿,明天马上又开始了下一本书的撰写。人们形容的“才思泉涌”,用在丕谟身上,一点也不为过。有时连他自己也惊奇地说,人家说写到后来,没东西可写,我怎么越写越感到有很多东西要写?
除了厚积薄发的学问,丕谟创造性的思维也十分令人赞叹。他著书的选题往往能想常人所未想,比如他的《历代题画诗选注》,就属于填补题画诗空白的著作。古时文人学问好,一般诗、书、画俱能,作画之余,再据图配上一首诗,看画读诗,趣味盎然。然而从古到今,这些题画诗宝库却没人想去整理,去发掘。丕谟却独辟蹊径,开发了这个选题,书出之后,获得相当高的评价。再如《中国古代算命术》,也是新中国解放后,作为中国传统命理文化整理的第一本书,其他再如《中国名尼》、《淑女诗三百首》、《中国古代养生术》、《佛道修性养生法》、《佛教生活风情》……都是选题角度比较独到、可读性很强的著作。
二十多年,百余种书,一字一字地写出来,需要何等的勤奋与毅力!每年新年伊始,丕谟即开始制订本年度几本书的写作计划,然后便是奋力地付诸实践。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丕谟“十年面壁”著书立说阶段,他一天的工作时间分割成三块:清晨起床到早餐前,写短小的随笔文章,应对社会各方纷至沓来的约稿,在约莫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可写成一篇千字文,文章虽然短小,不过长年累月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他那一本又一本的散文集如《吃福》、《墨池散记》、《禅者的态度》、《霜秋红叶》、《读书是福》、《人生有味》、《天下美食》等,就是他这些日常随笔的汇编;早餐以后的白天整段时间,是他用来著书立说的黄金时段,为了不受外来各种干扰,他曾在《汲绠书屋约法》(汲绠书屋是丕谟曾经用过的书斋号)中特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本书屋主人以笔耕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由于脑力劳动有着思维连续性的特点,故而凡在白天工作时间,诸君若非要事,请勿来本书屋空坐闲聊,误人误己。‘尺璧非宝,寸阴是金’,古人早已有过说教,否则谋财害命,莫此为甚。”并把《约法》张贴在书屋的大门上;最后的一段工作时间是在晚饭后,此时丕谟不再写东西,饭后翻一会儿报刊,看一段电视新闻,然后便看书查阅资料,为第二天的写作做准备。那时屋里没装空调,冬天冷,一个晚上总得换上好几次热水袋;夏天太热,看书查资料丕谟往往赤膊上阵,即使如此也是汗流浃背,看在眼里,真觉他很是辛苦。可是他却说人生苦短,活在世上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把人家唱歌跳舞、打牌搓麻将等休闲娱乐的时间用到工作上来。真是板凳坐得十年冷,“梅花香自苦寒来”。
如今丕谟已经辞归,在生生灭灭轮回不断的娑婆世界,人的肉身消亡是不可抗拒且无可奈何的,可是我以为,肉身的丕谟虽已消亡,但神魂的丕谟依然与我们同在,这一百二十多种的著作就是他神魂的安身之处!我们读他的书,即能感受到他神魂的存在和神魂魅力。可惜丕谟很多著作由于出版时间较长,市面上早已不复再见。非常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适时地推出这套《洪丕谟精品集》,这不仅是丕谟的大幸,也是读者的大幸,社会的大幸。
《洪丕谟精品集》首先推出的6本著作,虽说不能涵盖丕谟涉及的所有领域,却也尽可能地从书法、佛道、中医、养生、风水等多个方面体现他的文化贡献。在这些著作中,丕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入浅出、灵动自如的文笔,或高屋建瓴,或纵横捭阖,充满智慧地从不同的角度,把读者带入到一个个别具姿彩的洞天福地。尽管这些著作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可至今却依然熠熠生辉,散发出无穷魅力。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著作出版距今毕竟已有十多年了,这十多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丕谟当年在书中所举一些事例或某些当年的行政称呼与我们现今有了较大的不同。如有的书提到灵岩山寺僧人收到施主红包一律上交,然后年底统一分红的例子,其中每人50~100元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具体数额,如今肯定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这由于无关灵岩山寺僧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一心修持的大碍,所以我们便依然尊重原作,不作任何变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希望读者诸君见谅。另外,《中国书法史话和名作赏析》是由《中国书法史话》和《中国历代书法名作赏析》两书合编而来,主要也是从读者的阅读需要和节省购书成本的立场考虑,希望读者喜欢。
姜玉珍
于新百尺楼东窗
2007年8月15日
洪丕谟被学术界誉为“奇人”、“江南才子”、“上海滩上一枝笔”。《洪丕谟精品集》从书法、佛道、中医、养生、风水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洪丕谟的文化贡献。在这些著作中,丕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入浅出、灵动自如的文笔,或高屋建瓴,或纵横捭阖,充满智慧地从不同的角度,把读者带入到一个个别具姿彩的洞天福地。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书中既有对我国历代书家、书作、书体、书论的评点,也有对经典名作的赏析品鉴,更有书法发展过程中有关书家书作趣闻逸事的介绍。 洪丕谟先生作为当代书坛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家学渊源深厚(曾外祖是清朝赫赫有名的书法家梅调鼎),博采百家之长,创独具韵味的“洪体”。基于此,先生以其学识和审美写作《中国书法史话》和《中国历代书法名作赏析》。本次出版将两书合而为一,定名《书法史话》。书中既有对我国历代书家、书作、书体、书论的评点,也有对经典名作的赏析品鉴,更有书法发展过程中有关书家书作趣闻逸事的介绍。书中每一个见解,每一则典故,必将成为一个燃一点,点燃读者欣赏书法、研求书法艺术的热情。【作者简介】 洪丕谟:(1940-2005)生于上海,浙江慈溪人。当代著名书画家和文化名人。生前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屆学术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会长、上海书画院画师。著作有《墨池散记》、《中国文房四宝》、《点击中国书法》、《点击中国绘画》、《洪丕谟书法集》等百余种。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书法史话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24084696 《书法史话》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西安 | 出版单位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9.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21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