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夏
赛夏封面图

赛夏

陈海舟, 编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介绍了赛夏族的起源、社会制度、经济生活、语言、文化、艺术、信仰、风俗习惯等。

书籍目录:

序(梁国扬)/1

跋(陈杰)/197

第一章族群起源与变迁历史/7

第一节族群起源/9

第二节与其他族群的关系/14

第三节族群分类与分布/16

第四节现代变迁/21

第二章社会制度与组织结构/23

第一节社会组织/25

第二节人际往来/28

第三节财产/30

第四节法律/32

第五节氏族与姓氏/34

第三章作战方式与抗争事件/43

第一节作战方式/45

第二节抗争事件/47

第四章信仰与祭仪/51

第一节宗教信仰/53

第二节岁时祭仪/56

第五章巴斯达隘矮灵祭典/67

第一节祭典的由来/69

第二节祭典的内容/72

第三节矮灵祭典歌舞/88

第四节矮灵祭禁忌/101

第五节开放观光对祭典的影响/105

第六章生活饮食/107

第一节经济生产/109

第二节农特产品/112

第三节饮食/115

第四节住宅/119

第五节服饰/122

第六节手工艺/134

第七节身体装饰/137

第八节歌舞/140

第七章风俗习惯/147

第一节生育礼俗/149

第二节婚姻礼俗/153

第三节丧葬礼俗/159

第八章神话传说/161

第一节农耕起源说/163

第二节达候斯家族/164

第三节海衣龙女/165

第四节鸢的祖先/168

第五节懒女孩变鸢鸟/169

第六节人与山猪/171

第七节啃骨头的狗儿/172

第八节少女与鹿/173

第九节老鹰的祖先/175

第十节忍辱负重的雷神/177

第十一节达印与老樟树/179

第十二节仁慈的吾茂/182

第十三节穿山甲/184

第十四节人变猴子/185

第十五节巴巴拉燕/186

第十六节索罗与螃蟹/187

第九章旅游与观光/189

第一节新竹县五峰乡/191

第二节苗栗县南庄乡/193

附录:赛夏人语言/201

主要参考资料/205

前言

当我得知陈杰女士和我的诸多同仁打算编撰一套迄今为止祖国大陆内容最丰富、撰述最全面的有关介绍台湾原住民历史文化的丛书,我不禁为他们的胆识勇气和决心所感动。关于介绍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的著述,大陆较少见,岛内有一些,但不够系统、全面,而且大多还是台湾殖民时期洋人的研究成果。近些年来,岛内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或许可以理解为学界因多年欠账如今拾遗补缺,但恐怕也不能避免有为了今天的政治述求而做起历史的旧文章来。

编撰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丛书,自然涉及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这是社科研究中不太好把握的两个领域,也是多产“悬案”的所在。比如,与我们人类祖先智商相当的尼安德特人为什么在2-3万年前突然灭绝了呢?他们能算人类吗?再比如,创造了西夏灿烂文化的党项人亡国后悄然失踪,却留下一页“天书”叫人猜谜。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诸如此类的事情不少,都说明这口“饭”不好吃。即便台湾原住民历史研究这件事没有那么复杂,那至少资料采集有没有足够的来源,提出的观点能否得到史籍或考古的佐证,那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神祗信仰能否有合乎生存规律的合理解释等等,都是研究者、撰稿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

我知道我的同仁们,一群对人类学和民族学没有太多研究,对台湾原住民历史没有多少接触的“业余枪手”,立志要做这么一件难为之事,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事实上他们的创作“冲动”来源于双重的思考:一是他们在与原住民同胞长期密切交往活动中自然产生的对原住民璀璨文化的偏好与推崇,希望这朵中华民族的奇葩能够弘扬光大;二是希望向社会公众提供一部关于台湾原住民的信史,正本清源、厘清史实,还历史本来面貌。为了达此目的,他们全力搜集相关资料,调阅相关档案,参阅了大陆和台湾岛内几乎所有专家学者的著述,还多次与部落代表人士接触访谈,争取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按“总论”和“分论”的框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按族群分述,将台湾原住民的起源与历史变迁,各族群社会制度、组织结构、生产活动、社会生活、语言、文化艺术、信仰祭仪、风俗习惯、神话传说、重大事件等,作了详尽介绍。经过严谨的考据,辛勤的笔耕,以及台海出版社编辑同志细致的斧正,一套洋洋洒洒100多万字、系统全面介绍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的丛书终于面世了。

俗话说“有心插柳、无心栽花”,不管各路学人对台湾原住民历史研究抱着怎样的目的,恐怕都无法回避关于台湾原住民究竟是什么人种、以及从什么地方来的问题。而此书恰好用大量的资料,包括地质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考古研究和前人留下的大宗史籍,说明台湾的原住民属于南亚蒙古族人种,都是古代大陆百越人、百人的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先后越洋渡海,几经迁徙来到台湾,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原住民族群。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台湾原住民与大陆的许多少数民族,如黎族、侗族、傣族、壮族、水族等,在称谓、服饰、习俗、图腾崇拜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或一致。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同源”的观点决不是本书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是我的同仁们大量参阅了有关资料对原住民发生发展的历史作了全面严谨的考究后自然得出的结果。我想,浏览此书的读者自然能够体会这个结论的“含金量”。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尽管著述人等不是那些负有盛名的学者专家,而且成书时限也紧,难免有不少差错,同仁们实在是抱着职业的良心和抛砖引玉的动机,斗胆出手,目的是为了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批评,希望各位能体谅著述者的良苦用心。

谢谢!

2008年6月

后记

“台湾”,曾几何时,那是一个神秘的、远不可及的、充满疑问的、大海深处的岛屿,但同时又是一个美丽的、让人神往的地方;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还应清晰地记得,两岸间那曾经的“剑拔弩张”、“枪林弹雨”和“炮火纷飞”。

很小的时候,一有闲暇,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起他儿时的趣事、少年的玩伴、还有他昼思夜想的故乡“台湾”。那时在我的心中,台湾就是父亲、父亲就是台湾。对我而言,从小到大,始终是以从父亲那里传承的民族“高山族”为自豪。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自己所属的民族的历史及其一切却知之甚少。记得上小学时,一次偶然,从父亲没有翻译完的一本日文书里,得知自己民族有的部落里还处于母系社会时,不禁大惊小怪、想入非非。当我清楚这个民族称谓的来龙去脉时,已经是在两岸开放交流以后很久的事了。

二十年前,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我见到从台湾到日本讲学顺访北京的阿美教授鸿义章先生,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台湾的原住民有着太多地不了解,开始认识到“高山族”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族称谓,实际上并未被居住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所认同。对他们而言,这个族称,是一段鲜为人知却又难以启齿的历史。

记得鸿义章先生告诉我,台湾的少数民族正在进行争取为自己族群正名的运动,而最有可能被各个族群认可的名称是“原住民”。现在的台湾,“原住民”已经成为台湾岛内少数民族的统称。但在原住民的部落里,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己本民族传统的称谓,如:阿美、泰雅、布农、达悟、卑南、赛夏、邹、邵、鲁凯、排湾、噶玛兰、太鲁阁、撒奇莱雅、赛德克等,目前被台湾当局正式确认的有十四个族称。

正是由于两岸长期的人为分隔,一直以来,我们对台湾少数民族缺乏研究和宣传普及,甚至有相当多的人以为在台湾的都是“高山族”。这绝非讹传,我们一些边远省份的户口登记机构,到今天还出现过这种情况,某个台湾省籍家庭刚出生的孩子登记户口时,负责登记的人员听到孩子父亲或母亲是台湾省籍时,就想当然地在民族一栏上添上“高山族”。这不是一个笑话,在现实中,恐怕仍有许多人说不清台湾省籍与“高山族”的关系。

近十几年,台湾研究民族学的学者,尤其是台湾的原住民学者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开始详细系统地介绍这个最早在台湾进行开发垦殖并繁衍的部落族群。在这些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事人口述的记录,它们以最本性、最质朴的语言诠释了台湾土著民族的历史沿革和民族特性及其文化特征。但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目前这类书籍在大陆还难以看到。

为了让人们更多了解台湾的少数民族,促使两岸在认识台湾少数民族问题上有更多地共识,全国台联决定编写这套丛书,以期成为大陆民众了解台湾少数民族的通俗读物。由于我们对台湾的少数民族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甚至有些认识还是在成书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这套丛书中,肯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甚至不精确的地方。同时,由于对各类资料中彼此冲突的部分不能赴当地核实,我们暂时只能取其中一种说法。待今后赴台进行田野调查后,当及时对本书进行修订。

在余清梅、高鹏、高伟、李树义、杨洋、鲁洪科、陈小艳、陈海舟、许玉香、宋强、安林林、何昆、李永红等同仁将近一年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台湾原住民丛书》概论及主要分册的编写工作。杨骅同志在此书成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邵丽娟、徐波、张红星、黄京华、蔡明磊等同仁都给予我们大量的支持和帮助。

在编纂过程中,前会长杨国庆、会长梁国扬、前辈田富达给予我们很多重要的指导意见,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衷心感谢台湾友人宋东文、达英、巴湃、古木等先生,是他们提供的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为我们的编纂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特别要感谢苏辉和她的先生,还有好朋友田雪平、殷路长,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的深刻理解和大力支持。

我还要感谢台海出版社社长安然,他对丛书提出的诸多修改意见,给予我们的编纂工作很大的帮助。

最后,对为丛书的顺利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台海出版社编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2008年9月15日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套迄今为止祖国大陆内容最丰富、撰述最全面的有关介绍台湾原住民历史文化的丛书。书中用大量的资料,包括地质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考古研究和前人留下的大宗史籍,说明了台湾的原住民属于南亚蒙古族人种,都是古代大陆百越人、百人的后裔。现在,让我们跟着编者踏上台湾的土地,展开一次难忘的观摩岛内原住民文化的深度采风之旅吧!  台湾原住民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台湾社会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影响力不容小觑。近年来,出于选举和政治上的各种考虑,台湾当局的原住民行政管理部门和立法部门对原住民事务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用心和细心,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无论从“立法”、原乡土地流转的限制、特殊预算的编列、各种保护区和文化园区的设立、都会区原住民就业的辅导、原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原住民特色文化的保护和重建等方面,都逐步取得一些看得见的进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问题太过严重,原住民人口基数太低,生存状态过于脆弱,目前这些常规的建设和保护措施有些杯水车薪。随着金融和经济危机下的台湾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用于原住民事务的预算很难维系。如果没有特殊的强力干预,也许再经过几十年两三代人,原住民特别是一些人口稀少的平地原住民的民族特性,将可能只会存在于书本里和博物馆中。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赛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台湾原住民丛书
9787801415448
如需购买下载《赛夏》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台海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赛夏是台海出版社于2008.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88.4 的主题关于 高山族-民族历史-台湾省 ,高山族-民族文化-台湾省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