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70.0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油气勘探理论的一些进展,包括油气生烃理论,特别是原油菌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成因、油气分段捕获、油气再分配、油气运移相态变化对油气组成及油气藏类型的影响、沥青对储层物性及油气富集的影响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实例,包括油气演化与构造时空匹配关系问题,如何来判断它们之间时空是否匹配,分析一些晚于生排烃高峰形成的构造为何能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原因;油气演化与储层演化的关系,如何确定成藏顺序,沥青对储层储集性能及油气富集的影响;油气运移路径追踪、断裂封闭性地球化学研究以及油气相态如何控制油气藏类型变化。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成藏理论
1 油气勘探理论的发展
2 生烃理论及油气成因进展
2.1 烃源岩地球化学
2.2 天然气成因研究进展
2.2.1 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
2.2.2 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的判识方法
2.2.3 原油菌解气
2.3 油气源对比的方法及进展
2.3.1 油源对比的原理
2.3.2 全烃地球化学对比方法
3 油气再分配
4 储层演化与油气演化的关系
5 油气分段捕获原理
5.1 油气分段捕获原理的提出
5.2 油气捕获阶段性判识
5.2.1 天然气碳同位素
5.2.2 氮气成因研究进展
5.2.3 氦气的研究
6 油气相态变化理论
6.1 油气相态变化
6.2 凝析气藏的形成——油藏受气侵变为气藏
7 含油气系统
8 油气藏地球化学
9 成藏期次研究进展
9.1 成藏期次研究
9.1.1 根据源岩演化史确定成藏期次
9.1.2 储层荧光与流体包裹体确定成藏期次
9.1.3 储层岩石法(成岩矿物定年)
9.1.4 根据原油和储层抽提物确定成藏期次
9.1.5 利用储层抽提物与包裹体有机质特征研究成藏期次
9.2 油气成藏研究内容及工作方法
9.2.1 工作内容
9.2.2 工作方法
9.2.3 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 实践(成藏实例)
10 油气演化与构造演化之间的时空匹配关系
10.1 准噶尔盆地南缘呼图壁古近系气藏成藏特征
10.1.1 地质背景及勘探现状
10.1.2 油气成因
10.1.3 成藏模式及勘探启示
10.2 柴西南区英东浅层——构造油气成藏特征
10.2.1 地质背景及勘探现状
10.2.2 英东地区原油为南北双源供烃产物,英东1号构造捕获多期产物
10.2.3 英东油气田油气运聚与成藏
10.3 四川盆地威远震旦系气藏成藏特征
10.3.1 地质背景及概况
10.3.2 烃源岩演化史
10.3.3 天然气成因
10.3.4 成藏模式
10.4 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类型的控制作用
10.4.1 工区地质概况
10.4.2 烃源岩特征
10.4.3 天然气成因
10.4.4 天然气成藏特征
11 储层演化与油气演化之间的时空关系
11.1 沥青对储层物性、油气富集及单井产能的影响
11.1.1 准东三台-北三台地区稠油/沥青对储层物性、油气富集及油井产能的影响
11.1.2 华庆地区长8储层沥青对储层物性及油气富集的影响
11.2 华庆地区长8储层孔隙演化及其与油气运聚之间的关系
11.2.1 储层孔隙中填隙物分布特征
11.2.2 储层沥青成因
11.2.3 长8孔隙演化过程与油气运聚之间的关系
11.2.4 储层致密化与油气成藏时间的先后顺序讨论
12 油气运移路径的地球化学追踪
12.1 昆北断阶带上盘运移路径追踪及成藏特征
12.1.1 工区地质背景及勘探现状
12.1.2 原油及沥青分布特征
12.1.3 不同期次原油运移路径追踪
12.2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区油气运聚特征研究
12.2.1 工区地质概况
12.2.2 油气成因研究
12.2.3 油气运移方向
12.3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田油气成藏特征
12.3.1 地质背景及油气勘探现状
12.3.2 陆梁油田原油来自盆1井西凹陷
12.3.3 油气运移路径追踪
12.3.4 原油生物降解作用讨论
12.4 营尔凹陷下白垩统高压水层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12.4.1 区域地质概况及油气勘探现状
12.4.2 烃源岩特征
12.4.3 高压水层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13 断裂封闭性的地球化学识别
13.1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断裂封闭性差异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13.1.1 地质概况及油气分布特征
13.1.2 烃源岩特征
13.1.3 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13.1.4 红车断裂带南段深层的勘探前景分析
13.2 金湖凹陷坝田地区断裂封闭性研究
13.2.1 基本概况
13.2.2 各次凹周缘原油成熟度特征
13.2.3 断层封闭作用
13.2.4 坝田地区勘探效果差原因
14 油气相态变化对油气藏类型的影响
14.1 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八角场凝析气藏
14.1.1 研究区地质概况
14.1.2 烃源岩特征
14.1.3 油气成因
14.1.4 凝析气藏成藏机制
14.2 塔里木盆地吉拉克三叠系凝析气藏形成机制
14.2.1 吉拉克三叠系凝析气藏油气成因
14.2.2 凝析气藏形成机制
14.3 准噶尔盆地滴北凸起泉6井石炭系天然气成藏特征
14.3.1 地质背景及勘探现状
14.3.2 泉6井天然气成因
14.3.3 天然气成藏特征
15 油气藏遭破坏及其对勘探前景的分析
15.1 准东三台-北三台地区油气勘探研究现状
15.2 研究区稠油分布特征
15.3 储层沥青与稠油为源岩低演化阶段产物
15.4 该区油气资源及勘探前景
参考文献
附图
《油气成藏理论与实践》主要阐述油气勘探的基本理论、取得的进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油气成藏理论与实践》共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油气勘探的基本理论,包括油气生烃理论,特别是原油菌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成因、油气分段捕获、油气再分配、油气运移相态变化、沥青对储层物性及油气富集的影响等;第二部分是油气勘探理论在勘探中的应用,包括油气演化与构造演化之间的时空匹配关系、储层演化与油气演化之间的时空关系、油气运移路径的地球化学追踪、断裂封闭性的地球化学识别、油气相态变化对油气藏类型的影响,以及油气藏遭破坏及其对勘探前景的分析。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油气成藏理论与实践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30427809 如需购买下载《油气成藏理论与实践》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7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09 | 印数 |
油气成藏理论与实践是科学出版社于2014.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P618.130.2 的主题关于 油气藏形成-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