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2011
定价:30.0
王安忆的《小说课堂》书稿汇集了自2004年春季她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在学校课堂授课和其他场合讲座的18篇关于小说的讲稿。内容都是围绕对小说这个文体的分析与解读展开。
第一辑 解读《悲惨世界》 圣女娜塔莎——讲述《战争与和平》第二辑 《生逢1966》讲稿 《五妹妹的女儿房》讲稿 么城市生活》讲稿 《租个男友回家过年》讲稿第三辑 小说与电影 小说的情节 小说的异质性 虚构——谈苏童小说 喧哗与静默——谈莫言小说 经验性写作第四辑 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 小说的当下处境 改编《金锁记》 虚构与非虚构 小说的创作 张爱玲之于我后记
小说是这样一种文体,感性、复杂、神秘莫测:可宏大,可精巧;既能塑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又与你所身处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虚构中展现着真实,令人惊叹! 王安忆是这样一位作家,她不是那种天马行空的作家,作为小说家,她构思的故事是深深植根于现实世界中的,有着明确的线索和逻辑。同时,她对小说的体验和理解,也是扎实而严密的。 对于热爱文学和有志创作的读者朋友们,本书将带来特别的阅读体验。 《小说讲堂》是作家王安忆的讲义汇编集,收入了她在大学课堂上开设“小说课程”及在不同场合讲座小说及文学课程时的18篇讲稿。讲稿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小说”话题来展开:有对具体小说名篇的解读和分析,如《解读〈悲惨世界〉》《圣女娜塔莎——讲述〈战争与和平〉》;有对小说作家风格特质的专门赏析,如《虚构——谈苏童小说》《喧哗与静默——谈莫言小说》;更多的则是对小说创作环节中诸多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论述,关于小说与电影、小说的情节、小说的异质性、经验性写作,等等。这些话题所涉及的问题都很专门,但由王安忆讲来,则风格轻松、感受细腻、论述严谨,这要得益于作为小说家的作者对于小说文体的深刻理解和多年创作实践的积累。 如果说,文学家都是以感性为主的,那么同样的,王安忆对小说的评论及分析,也是感性色彩浓重的,重在体验和感受,而非理论归纳。这种体验式和赏析式为主的分析绝对是非学院化的。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和所得就在于,你会从一个小说家的眼中来重新定位这个文体,发掘和重塑小说的核心与构成,理解小说中现实与虚构相互依存的谜一样的关系,增进阅读小说的乐趣,产生创作小说的欲望……我甚至想,对王老师在复旦大学这门课的最好的考试就是让学生写一篇小说来作学业汇报,可能读者们看完本书,也会有此感受并跃跃欲试呢。【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文革”期间赴安徽插队,于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中篇小说《荒山之恋》、《小鲍庄》、《我爱比尔》,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长恨歌》、《启蒙时代》、《遍地枭雄》、《天香》等,以及短篇小说、非虚构作品多种,全部作品共计五百余万字。王安忆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1998年曾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2011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提名。1994年,王安忆受邀在复旦大学讲授小说研究课程。2009年,复旦大学设立“创意写作文学硕士点”,王安忆为主要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