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大全封面图

高中历史知识大全

牛胜玉, 主编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2.8

书籍简介:

本书综合各版本教材知识,内容细致,梳理全面,分词条详细列明,便于查阅。依据高考常考知识整理重难点,利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呈现,内容突出,便于识记。精选适量高考真题,便于了解高考趋势。力求知识点最全、最精、最新、最细,便于师生使用。

书籍目录: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基础知识3

夏商的政治制度3

西周的政治制度3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4

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5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6

选官制度的发展7

古代的监察与谏议制度7

宰相制度的废除8

内阁8

军机处8

重点难点9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9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9

全面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9

西周“天下共主”与秦朝“中央集权”的区别

10

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10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特点及影响

11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11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1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12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比较12

明朝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的比较1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2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政治制度的

演变1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次转折13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基础知识17

古希腊早期文明和城邦17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18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特征及评价18

古罗马的政制19

古罗马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出现19

罗马法的发展19

罗马法的影响20

重点难点21

古代中国的专制制度与古希腊民主制度的

比较21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1

雅典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

比较22

罗马法的演变历程22

罗马法的重要概念辨析22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比较23

罗马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23

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23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基础知识2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7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发展27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28

1787年宪法28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29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30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31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32

重点难点32

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32

近代英国代议制形成、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32

美国较早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原因

33

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曲折的原因33

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33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及成因34

德意志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点及原因

34

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比较34

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比较35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

潮流

基础知识39

虎门销烟39

鸦片战争39

三元里抗英40

第二次鸦片战争41

太平天国运动41

《天朝田亩制度》42

《资政新篇》42

甲午中日战争43

反割台斗争43

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43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44

义和团运动4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4

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成立45

五四运动46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7

第一次国共合作47

北伐战争47

南昌起义48

八七会议48

秋收起义4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48

“工农武装割据”49

长征49

遵义会议49

西安事变49

抗日战争49

解放战争50

重点难点52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变化52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

继续和扩大52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征52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52

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53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5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比较53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及呈现的趋势54

辛亥革命比太平天国运动进步的表现54

全面理解辛亥革命的成败54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54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比较55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5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主革命

中心区域的变化55

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的比较56

抗日战争的特点56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56

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56

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的比较57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57

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救国方案57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

作用58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体现58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基础知识63

空想社会主义63

欧洲工人运动63

《共产党宣言》64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64

巴黎公社65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65

重点难点66

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异同66

巴黎公社的特征67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67

运用不同史观理解十月革命67

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67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68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68

中俄革命道路不同的原因68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异同69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基础知识72

新中国成立72

政治协商制度7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3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74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74

“一国两制”构想75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75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75

重点难点76

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7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议会制度的

比较76

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对比

7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原因、特点和

作用76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77

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77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及

作用77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比较78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基础知识8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8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82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83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83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84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84

重点难点84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

原因84

“一边倒”的方针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

关系8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之间的关系85

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85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及影响85

新中国各个阶段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

及作用86

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86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内容

与特点86

新时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

原因和意义87

我国对外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87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

基础知识91

美苏冷战91

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92

冷战中的“热战”92

古巴导弹危机92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92

战后日本的发展93

不结盟运动93

东欧剧变93

苏联解体94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94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94

重点难点95

两极格局的表现形式及特点95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关系95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的关系

95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影响96

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96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96

欧共体出现的原因97

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认识97

冷战后世界政治的特点97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基础知识103

早期农业的发展103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04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04

官营手工业105

金属冶炼、制瓷业及丝织业的发展106

民间手工业106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07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07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08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09

古代土地制度109

“重农抑商”110

“海禁”与“闭关锁国”110

资本主义萌芽110

重点难点11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11

正确认识我国古代的农业111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和影响

111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

112

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兴盛走向衰落的

原因112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112

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113

比较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113

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原因及影响113

全面认识封建土地所有制113

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114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14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14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15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特点及作用

115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和发展

基础知识120

开辟新航路120

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活动121

荷兰的殖民扩张121

英国的殖民扩张122

世界市场的拓展122

第一次工业革命123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23

第二次工业革命124

垄断组织125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25

重点难点126

正确认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26

从多元史观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126

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扩张的共同点、性质

及影响12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27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27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127

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27

从多元史观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128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28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128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基础知识134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34

洋务运动13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135

实业救国思潮136

重点难点137

洋务企业的性质与特点137

洋务运动的近代化影响137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

137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37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138

资本主义萌芽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

138

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比较

138

近代西方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139

近代中国的经济成分及相互关系139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曲折

历程140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基础知识144

国民经济的恢复144

“一五”计划144

三大改造144

中共八大145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45

国民经济的调整145

十年“文革”中的经济14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4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6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4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47

对外开放147

重点难点148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48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49

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149

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14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

149

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不同

15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

农民个体经济的比较15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发展变化的特征

150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51

新中国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5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转折的重要性

152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152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知识157

物质生活的变化157

社会习俗的变化157

铁路和公路的变化158

水运和航空的变化158

通讯工具的变迁158

报刊业的变迁158

影视业的发展159

互联网159

重点难点159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59

报刊在近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60

准确理解互联网是把“双刃剑”160

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四次重大变化

160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基础知识165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65

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166

罗斯福新政166

凯恩斯主义16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67

“经营者革命”167

人民资本主义167

“福利国家”167

第三产业的兴起168

“新经济”的出现168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168

重点难点169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取得成功的原因

169

罗斯福新政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原因169

从多元史观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170

罗斯福新政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170

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质、认识及影响170

自由放任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区别171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及认识

171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演变与认识

171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基础知识176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76

新经济政策176

苏联诞生177

斯大林模式177

赫鲁晓夫改革178

勃列日涅夫改革178

戈尔巴乔夫改革178

重点难点179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79

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79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政策的相似之处179

比较近现代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

179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

乔夫改革的比较180

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180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启示180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80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基础知识184

布雷顿森林会议184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184

关贸总协定185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85

欧洲联盟185

东南亚国家联盟186

北美自由贸易区186

亚太经合组织187

经济全球化187

世界贸易组织18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88

全球化的问题与展望189

重点难点189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美国为主导的

表现189

全面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189

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的特点190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9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

原因190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191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91

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区别191

中国近现代史上两次融入世界市场191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基础知识197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97

孔子198

孟子198

荀子198

老子199

庄子199

韩非子199

墨子199

汉初的“无为”政治200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200

程朱理学201

陆王心学202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202

重点难点203

从不同视角认识“百家争鸣”203

对孔子思想的评价204

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的比较204

比较先秦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204

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认识204

秦汉时期采用不同治国思想的原因205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原因

205

宋明理学形成的时代背景205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206

宋明理学的影响206

宋明理学的三大特点206

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评价206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207

儒家思想的影响207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基础知识211

自然哲学211

智者学派211

苏格拉底212

柏拉图212

亚里士多德212

斯多亚学派213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213

文艺复兴213

宗教改革214

启蒙运动215

霍布斯215

洛克215

伏尔泰215

孟德斯鸠216

卢梭216

康德216

百科全书派216

重点难点217

正确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217

理解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

滥觞217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217

古希腊人文思想与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

比较217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218

概括启蒙运动的四大特点218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间的

关系218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

比较219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219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进程219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基础知识223

四大发明223

数学成就223

天文学成就224

历法成就224

农学成就224

医学成就225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225

《诗经》225

楚辞225

汉赋226

唐诗226

宋词226

元曲227

明清小说227

汉字228

书法艺术228

中国画的起源与演变229

中国古代音乐和舞蹈的发展229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230

重点难点230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230

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对比231

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231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差异性

原因231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原因及趋势231

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对文学的影响232

汉字的作用232

魏晋至明清绘画艺术反映的时代特征

232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等等

内容摘要:

《高中历史知识大全(第3次修订)》合并整合人教、岳麓、人民三大主流版本,每一单元包含考情分析、思维导图、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典例精析几个大栏目,强化基础,注重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知识全面,体系完备,适合各地区学生使用。
知识覆盖面广,由全国各地优秀的命题专家、特高级教师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和高考研究成果命制,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既注重考查重点知识,又适当考查知识的覆盖面;既考查双基,又考查各种能力。知识分布合理,难中易各层次合理搭配。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能够较准确地测试出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真实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高中通用


《高中历史大全》必修+选修:以最新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包含新课标教材规定的全部必修和选修内容,内容全面。
目录详细:目录编排上,知识点与重难点均能体现,并附有索引,方便查阅,提高效率。
标注考频:精心研究最近5年高考真题,标注每个知识点的考查次数,高考最常考知识一目了然。
重点标注:用彩色字体呈现关键内容,利于快速记忆关键问题,让学习更轻松。
附赠高中历史年表:串联高中历史知识点,以“点”带“线”,提升学习效率。
免费下载网络学习资料:用手机二维码识别软件扫描封底二维码可以免费下载“高中历史高考必背问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高中历史知识大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4811372
如需购买下载《高中历史知识大全》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长沙出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高中历史知识大全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3.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4.513 的主题关于 中学历史课-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