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6.0
本书以“日常生活”为总体线索,通过对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之间关系等问题的分析,力求在整体上把握大众文化的内在本质、梳理中国大众文化的复杂现象,于理论探讨和实践批评中促进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自身完善。
新版总序
总序
大众文化人文内涵的追问(代序)
导论
第一章 “日常生活”范畴溯源
第一节 “日常生活”的本体性地位
一、作为本体存在的“日常生活”——马克思、恩格斯论日常生活
二、原初性的“日常生活”——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眼中的日常生活
三、“日常生活”与异化——卢卡奇和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意义
一、人类历史的基础
二、个体再生产的家园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特性
一、重复性思维
二、安全需要
三、模仿、模拟与规范性符号系统
四、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原则
五、日常满足与过分一般化
第二章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的“日常生活”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背景下的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
一、在文化工业理论中被疏远的日常生活
二、在艺术世俗化理论中被接近的日常生活
第二节 英美文化唯物主义:大众文化中丰富、能动的“日常生活”
一、日常生活的丰富性
二、日常生活的能动性
第三节 消费社会理论:大众文化消费中的“日常生活”
一、被消费意识解放的日常生活
二、被消费意识制约的日常生活
第三章 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
第一节 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
一、精英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悬置
二、主流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改造
三、大众文化对“日常生活”的肯定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一、从彼岸到此岸:精英被大众改写
二、从对抗到交融:主流与大众汇合
三、从农村到城市:民间向都市转移
第三节 不同阶层的“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分类
一、大众文化区分的日常生活根源
二、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三、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类
第四章 世俗日常生活的意义——“日常生活”在大众文化中的表现形态之一
第一节 寻找“世俗日常生活”
一、中国通俗文学传统中的“日常生活”
二、中国当代市民阶层大众文化中的“日常生活”
第二节 从“世俗日常生活”看市民阶层大众文化的社会得失
一、“作为老百姓讲话”与“‘寓教于乐’的当代变体”:大众文化的双刃剑
二、模式化与肤浅化:重复性思维的矛盾体
第三节 从“世俗日常生活”看大众文化的精神特质
一、娱乐性与“消遣人生”的话语类型
二、商品性与“倚重市场”的运作模式
三、平民性与“回归此岸”的文化观念
第五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在大众文化中的表现形态之二
第一节 消费社会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一、从传统美学到重构美学:消费社会中审美范围的扩展
二、从距离审美到即时审美:消费社会中审美心理的转变
第二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身体力行者
一、作为一种生活观的唯美主义
二、作为一种生活姿态的新感觉派
三、作为一种生活理念的中产阶层大众文化
第三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中产阶层大众文化得失辨
一、“身体”观与日常生活的当下存在
二、日常生活的文化符号意义与差异表征作用
三、中产阶层大众文化之社会反思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日常生活”范畴溯源;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的“日常生活”;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世俗日常生活的意义——“日常生活”在大众文化中的表现形态之一等。如何选定主体线索,仍需到各个理论问题中去寻找。针对每个不同的问题,研究者会选取不同的研究角度、研究视野和理论基点,如果能从中找到一个公约数,将会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大众文化的各个问题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里,《“日常生活”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将这一主体线索选定为“日常生活”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日常生活”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 | ||
9787562236702 《“日常生活”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