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18.0
本书是法国18世纪著名思想启蒙家伏尔泰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17世纪中期宗教对立背景下发生的卡拉斯事件为切入点,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论述宗教宽容、信仰自由的原则,并将“宽容”的意义扩大,涉及立法、司法、社会公正、正义等诸多方面。
译本序/蔡鸿滨
第一章让.卡拉斯身亡始末简述
第二章处死让.卡拉斯的后果
第三章16世纪的宗教改革思想
第四章宽容是否有害,哪些民族容许宽容
第五章怎样能使宽容为人所接受
第六章偏执是否天赋权利和人权
第七章希腊人是否经历过偏执
第八章罗马人是否宽容
第九章殉教者
第十章不确实的传说和迫害的危害性
第十一章偏执的流弊
第十二章在犹太教内偏执是否属于神权,是否始终不容许宽容
第十三章犹太人极其宽容
第十四章耶稣基督是否曾教人不宽容
第十五章反对不宽容的种种表示
第十六章垂死者与健康人之间的对话
第十七章1714年5月6日,一位享职俸教士致耶稣会会士勒泰利埃的信
第十八章不宽容属于人权的仅有实例
第十九章记一场在中国进行的争论
第二十章让民众抱有迷信思想是否有益
第二十一章美德胜于学识
第二十二章论普遍的宽容
第二十三章祷告上帝
第二十四章后记
第二十五章后记续及结束语
增补篇
前言
译本序蔡鸿滨巴黎的名人公墓先贤祠里,伏尔泰和卢梭的墓遥遥相对。伏尔泰的墓前有一尊18世纪法国著名肖像雕刻家乌东制作的立像,虽然没有像卢梭露在墓外的手臂擎着的火炬,象征着他的思想将继续产生影响,但伏尔泰作为法国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的地位、声望和影响无疑都是卓荦冠群的。
憎恨他和景仰他的人都有极突出的反映:国王路易十五把伏尔泰的启蒙思想视为莫大威胁,曾说:“难道不能让这个人闭嘴吗?”天主教会对他恨之入骨,巴黎大主教甚至不准埋葬他的遗体。直到18世纪末,保皇分子仍把伏尔泰看作是造成大革命的“罪魁祸首”。相反地,1778年初,伏尔泰回到阔别多年的巴黎,首都人民热情地欢迎这位“卡拉斯的保护人”;同年3月30日,法兰西剧院第六次上演他的最后一出悲剧《伊雷娜》,当舞台上摆出戴着桂冠的伏尔泰半身像时,全场观众起立,掌声雷动,热烈欢呼,他成为整个民族的希望的象征。1978年,伏尔泰逝世二百周年,他寄居了二十余年的费尔内镇连续举行两周纪念活动。直到今天,位于巴黎第七区伏尔泰码头大街的伏尔泰故居,仍挂着永久性标志牌,供人们凭吊、缅怀这位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
伏尔泰一生顽强不懈地战斗,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作为封建制度支柱的天主教会。他以大量著作和具体行动宣明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揭露封建专制主义的腐败黑暗,痛斥教会的伪善残暴、煽动宗教狂热的罪恶行径。伏尔泰对宗教迷信和教会深恶痛绝,他把不能宽容宗教信仰、排斥异己的教会和教士称为“败类”,常常在书信末尾写上“铲除败类”(Ecrasezl’Infāme!)的缩写字,以表示他的愤慨。
在法国,宗教统治由来已久。早在公元2世纪后期基督教便传入高卢,在高卢后来向封建化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高卢惟一的宗教,根深蒂固,势力极大,而天主教会内部的腐败堕落也随之日益突出,令人极度厌恶。16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建立符合自己的利益的新宗教,宗教改革已势在必行。这时传入法国的新教有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17世纪初,天主教内部又出现反正统的冉森教派。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愈演愈烈,在王权、贵族参与、操纵下酿成流血冲突,胡格诺战争延续竟达三十二年之久。在宗教战争期间,卡拉斯所在的图卢兹站在天主教联盟一边,但当地一些封建主却同情、支持异端,因而新教也有相当影响。卡拉斯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卡拉斯事件后,又接连发生几起类似的冤案,1766年7月发生的拉巴尔事件使残酷的宗教迫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年轻骑士拉巴尔被指控对宗教仪式队伍不敬,毁坏耶稣受难像,被砍去右手,割下舌头,砍头之后又受火刑。面对这些迫害无辜的暴行,伏尔泰挺身而出伸张正义,为受害者辩护,愤怒地鞭挞教会和法官惨无人道的罪恶。他在费尔内庄园收留了卡拉斯一家,不久又收留了被缺席判处死刑的新教徒西尔旺一家。为卡拉斯昭雪平反,他锲而不舍地奔走三年,为西尔旺申冤竟用了七年时间。伏尔泰的顽强斗争唤起了人民群众的义愤和革命意识,动员起欧洲的进步舆论,终于使公众接受了宗教宽容、信仰自由的原则,大革命中发表的《人权宣言》最终废除了排斥、迫害新教徒的法律。
当然,《论宽容》的意义决不仅限于伏尔泰在本书第五章中提出的那些起码的要求,它已涉及到立法、司法、社会公正、正义等多方面的问题。伏尔泰通过卡拉斯事件把宽容的意义扩展了,事件导致的结果不再是单纯地要求信仰自由,而已有争取思想自由、个人自由的寓意。“宽容”(tolérance)这个字在法语里从14世纪就已出现,本来指对于某种自己不赞成的事物,出于宽厚、忍耐而表示容许、容忍,并不加以禁止、阻碍或苛求;或指容许、容忍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感情、思想、习惯、行为等的内心情绪。到16、17世纪时,新旧教尖锐对立,冲突频仍,为缓和社会矛盾,出现“宗教宽容”(toléraneereligieuse或tolérance)的态度和措施,“宽容”的涵义便有了一种限定。伏尔泰的《哲学辞典》中TOLERANCE汉译为“信仰自由”,内容讲的也是宗教信仰问题;但是伏尔泰在这个条目一开头便指出:“信仰自由是什么呢?这是人类的特权。我们大家都是弱点和错误塑造成的。我们要彼此原谅我们的愚蠢言行,这就是第一条自然规律。”显然这已是广义上的“宽容”概念了。因此《论宽容》这本篇幅不多的小书,确实反映了那个时代启蒙的状态。从当今世界现实生活来看,民族、宗教、集体、个人彼此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不论治国安邦、交流往来、为人处世,如能对他人多一点宽容精神,周围就会多一分和谐祥和气氛,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减少一些给民族、社会、个人造成的损害。
辛巳初夏,老友陈君乐民嘱我译《论宽容》一书,并将他珍藏的带有藏书印章、阅读批注的原文本赠我作为纪念。一本不足十万字的小书,我竟用了半年时间才译成。杂事缠身、精力不济固属客观原因,但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障碍也是始料不及的,诸如甄别词义,勘误原文,核实内容,查对《圣经》,斟酌注释等等,花费的时间不知几许,个中甘苦,不及备叙。难哉译事,诚哉斯言!译者虽切望并力求献给读者一个译文比较贴切的译本,但限于个人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尚祈专家、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农历壬午年正月于北大中关园
尽管对于宽容的认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可是这个愚昧的世界终究还不是也不可能那么完美,历史依然在延续着不宽容的故事,但是,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本书作者伏尔泰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伟大不仅是因为他理论的伟大,更是因为他行动的伟大。本书主要描述了作者为卡拉斯辩护,为宽容辩护这一伟绩,本书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作者始终站在理性和人道主义的坚定立场上,为与己信仰不同者辩护,为宽容辩护,这是一个彻底的人道主义者最伟大的情操。 《论宽容》是作者在为卡拉一家申冤报仇而四处活动的同时写成的,描述了让.卡拉斯事件及作者为卡拉斯辩护,为宽容辩护而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论宽容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花城译丛 | ||
9787536048843 《论宽容》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广州 | 出版单位 | 花城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论宽容是花城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565.25 的主题关于 伏尔泰,F-M.A.(1694~1778)-哲学思想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