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英使觐见记
乾隆英使觐见记封面图

乾隆英使觐见记

(英) 马戛尔尼, 原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55.0

书籍简介:

本书为1793年英国访华使团的钦使马戛尔尼的访华日记。

书籍目录:

前言

刘半农序

第一章北上见闻

一路北上

船抵澳门/清人登船/觅得向导/登州府长官拜见

抵北直隶海湾

筹措礼物/分赠华官

友人至

樊、周二大人/船中小酌/装驳货物

抵大沽口

中国客船/中国妇女/见梁总督/整顿什物

抵天津

相遇金大人/地方官员及平民

即抵京城

补叙见闻/华官受责/礼节/鞑靼与华人/驻藏英军/敬待与防范/享利病故

第二章觐见乾隆

抵北京

留居圆明园/觌面传教士/不喜彼那铎

游圆明园

圆明园/西洋器装点

作觐见准备事宜

贡品与礼物/现金五百元/葡萄牙教士/乐器与画工/宝剑/乾隆召见

作热河行

路上见闻/长城/鞑靼窃贼/臆想之礼物

补述抵京诸事

皇帝之行官/御道

抵热河

金大人被斥换/礼节之争终毕

谒见和珅

和相国、福中堂/告与西方形势

觐见乾隆

觐见事宜/乾隆印象/极尽奢贵

观万树园

万树园/为藏物及乾隆富力所骇/领受桀傲

中西之异

为和珅诊病/满清一脉/冷兵器与热兵器

祝寿乾隆

万树园祝寿/乐随礼制

复游万树园

傀儡戏/宝太来庙

入宫观戏

赠与英王之礼/详叙观戏/观夜会

说帖之争

说帖/预备回京

启程回京

橘子吃死人/不可复游长城/华人与星相/乾隆回京

逐客

外国玩意儿/逐客之意

授乾隆复信

予英王之国书/神情多变

六点请求

六点请求/安育德神父/奏准归国

第三章南归之途

启程南归

别和坤/通州馆舍/相见松大人/中西规矩不同

乾隆敕书

重提请求/至天津/两道救书/纤夫/表里不一

过运河

渡黄河/顺流而下

见长麟

长大人/乾隆加赐礼物/别松大人

出杭州南下

西湖雷峰塔/钱塘江/广东弊窦

见琉球使

琉球/依附大清

继而南下

与长大人长谈/沿途风土人情/医、化两学沿途风土人情/江西女子/别过长大人

谈及乾隆

起居琐事/传位不定

即至广州

补叙中国士兵/英国洋行/弊端之争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前言

1792年10月,英国借口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之名,第一次向中国派出了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使团;使团包括军事、测量、绘图、航海等各方面人员一百多人,经过10个月的航行,于1793年7月达到中国,并于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

这是中西方历史直面相对的一个交汇点。是一个已步人工业文明的大帝国与一个有着辉煌传统的东方帝国的首次相遇。

14、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往来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此时的大英帝国,经过了工业革命的洗礼,经济高速发展,急于向海外扩张贸易。而中国,此时正处于“康乾盛世”之中,人口已超过三亿,几乎是包括俄国在内的欧洲的两倍,而且国内市场与国内贸易也远远超过欧洲。从表面看,中国的“盛世”似乎仍在持续之中,但实际上国家的深层危机正在加深。

首先,东方的封建统治制度逐渐达到了顶峰,且空前巩固;而西方则出现了启蒙运动,民主、自由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在各国相继开始。

其次,在东方,中国和朝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巩固,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则迅速发展。

第三,东方国家在外交和对外贸易上日益保守,中国、朝鲜和日本相继实行闭关锁国的贸易和外交政策,而西方国家积极进行海上贸易,并在全世界开拓殖民地。

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带来了西方工业革命及近代科技的最初成果和最新信息,但当马戛尔尼建议中国对西方商业开放时,双方的谈判也就中止了。清政府把英国的通商要求一律斥之为“非分要求,”认为英国这样的“蛮夷小邦”没有资格与大清帝国平起平坐,而只配向清帝“朝贡”。乾隆给出清楚的回答:“大清王朝只关心本国事物的恰当实施,不屑于奇技淫巧之事,也不关心精巧的商品,我们不需要你们国家的制造品”。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在起作用。沉迷于“天朝心态”中的乾隆皇帝及臣属认为清朝无所不能,对西方科学技术不屑一顾。

马戛尔尼率领的英国使团没有完成他们扩大通商的使命,而大清帝国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并将其驱逐出境,似乎也保住了面子、维护了尊严。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失去了审视自己,走向现代国家的机会。

法国历史学家、作家佩雷菲特对马戛尔尼一事曾作过这样的评论:

“如果这两个世界能增加它们之间的接触,能互相吸取对方最为成功的经验;如果那两个早于别国几个世纪发明了印刷与造纸、指南针与舵、炸药与火器的国家,同那个驯服了蒸汽并将驾驭电力的国家把它们的发现结合起来,那么中国人与欧洲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使双方都取得飞速的进步,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文化革命啊!”

蒋林

2008年10月于北京

内容摘要:

  代表工业文明的西方帝国,在与传统东方帝国相遇时,两种不同的文明在冲突中将如何走向融合?1793年,中国无大事。但是就在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令研究清史和读历史的人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事件--大英帝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庞大代表团,以给乾隆祝寿的名义出使中国。这是“天朝上国”和大英帝国的第一次正式接触。然而,英国的目的是为了通商贸易,而清政府一开始却以为是弱国的进贡与朝拜,这就造成了历史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本书为马戛尔尼本人所写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此次事件。全本乾隆英使觐见记,二百余幅彩图全面展示乾隆盛世。  本书为1793年英国访华使团的钦使马戛尔尼的访华日记。  1793年时的中国  1793年,正值乾隆后期,帝国国土面积达1380余万平方公里。其疆域,西至今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及帕米尔高原,东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戈尔诺阿尔泰及萨彦岭,南至南海诸岛。人口近3亿,耕地面积近6亿亩,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虽然现代工业在当时的中国仍未萌芽,但工业总产量仍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二。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793年时的英国  1793年,失去海外最大的殖民地美利坚后的英国,其国土面积仅有22万平方公里。有近900万人口。  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英国工业急速发展,纺织业尤为迅速,羊毛消费量以每十年8%~13%的速度增长;其时,英国的工业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同时,在与西班牙、荷兰以及法国的海上及殖民地争夺中不断获胜,使得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作为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英国正成为欧洲最有生气的大帝国。  当西方的天文、地理仪器、乐器、钟表、武器传入中国时,当中、西礼仪发生冲突时……  正当盛世的乾隆朝,会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来自陌生帝国的〔异物〕,中国的大门最早打开的那一刻。  木府藏书书系,由一系列世名著所构成,是中国历代文士和官绅之家必备的架上藏书。为适应古籍重读的当代倾向,我们在严格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专业的译注,保持了古籍的智慧原貌;同时,对书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关联性图解,对一些容易误读的词汇也进行了单列详解,我们希望,这样的努力能让文言古籍焕然一新,从而让当代生活具备中国古代的所有智慧,这也是推出该书系的价值所在。  代表工业文明的西方帝国,在与传统东方帝国相遇时,两种不同的文明在冲突中将如何走向融合?  全本乾隆英使觐见记,二百余幅彩图全面展示乾隆盛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乾隆英使觐见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6699694
如需购买下载《乾隆英使觐见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重庆出版单位重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乾隆英使觐见记是重庆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829.561 的主题关于 中英关系-国际关系史-史料-1793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