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代:2016
定价:60.0
美术馆作为“文化发生场”的启示——一种新思维的提出,是作者在多年的美术馆学研究与策展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文化发生场”的核心理念是美术馆的主动介入性与引导“艺术现象”的生成,本书从一个富有启迪性的视角提出“文化发生场”这种新思维,进一步思考和完善了美术馆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战略。
导 言
第一部分:“现象描述”中的美术馆行为
第一章 现象1:蓬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与“文化多元主义”思潮
第一节 “大地魔术师”当代艺术全球大展
第二节 文化效应:全球艺术格局下的“文化多元主义”思潮兴起
第二章 现象2: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与“抽象表现主义”画派
第一节 MoMA“国际展览计划”前未建成的“抽象表现主义”
第二节 文化效应:“抽象表现主义”的国际化
第三章 现象3:上海美术馆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缘状态”的终结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处于“边缘状态”的中国当代艺术
第二节 文化效应:“上海双年展”终结中国当代艺术的“ 边缘状态”
第二部分:“正反论证”中的“文化发生场”雏形
第四章 模型正论:美术馆介入“艺术现象”的三种已知模型
第一节 正论1:“巴黎模型”,一个全球视野下的“艺术思潮”
第二节 正论2:“纽约模型”,美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的本土建构及其国际传播
第三节 正论3:“上海模型”,改革开放时代的“新艺术”在本土艺术界的重大转折
第四节 正论评估:三种已知的生效模型
第五章 问题反证:未达美术馆的“亚形态”与“反美术馆”动机下的激进改革
第一节 反证1:以“陈列馆”或“展览馆”形态“被动”或“无意中”参与的不是现象的现象
第二节 反证2:以“反美术馆”为动机发动的一次“艺术实验室”激进改革
第三节 反证总结:解决“被动形态”与“过度形态”的两种极端现象的三个关键点—“意识”“能力”和“态度”
第三部分:美术馆作为“文化发生场”的启示——一种新思维的提出
结 论:美术馆作为“文化发生场”的设想
附 录
附录一 探索在“发生场”来临前(“实验室”试验一)
附录二 探索在“发生场”来临前(“研究室”试验二)
附录三 “新生代艺术”的生成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成立前的学院“混合空间”的关系
附录四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参考文献
后 记
本书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美术博物馆介入并推动“艺术潮流”的问题。写作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捕捉和选定,用散见于展览评论、学术访谈以及艺术史论著中的零散信息来构建案例的全景,实现对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现代艺术博物馆通过“大地魔术师展”开启全球艺术“文化多元主义”潮流、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运用“国际展览计划”将“抽象表现主义”画派带向世界巅峰和上海美术馆创办“上海双年展”完成中国当代艺术在本土的“合法化”这三种成功案例的呈现。经过对三种案例从契机、手段和效用等方面的“模式化”分析与总结,再与本书所观察到的美术馆介入“艺术潮流”的两种不合宜现象——以“美术展览馆”状态被动参与或过度主观化的将美术馆改为“实验室”(可以视为两个极端)——的正反对比,来反观美术馆引导“艺术潮流”所涉及的“意识”“能力”和“态度”。在完成这些任务后,作为本书的结论,通过把握全球范围内美术馆界以不同模式表现出来的这种现象所显示的新问题,从美术馆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常识性地提出一种新的功能设想,即美术馆作为引导“艺术潮流”的“文化发生场”的功能新方向。希望本书对此类现象的粗浅研究,能对现实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从而引起业界有关专家对这个课题更加深入和透彻的研究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