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5.0
心理翻译学(Psychotranslatology)是从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的角度对翻译现象、翻译活动、翻译行为、翻译过程及翻译原理进行阐释、分析、总结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绪论
第一节 学科范畴与研究任务
第二节 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
第三节 翻译心理学研究任务与方向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翻译心理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翻译思维机制:符号的认知意义
第一节 语言、思维与现实
1.1 语言与语言学
1.2 思维
1.3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第二节 信息加工的大脑机制——语言编译机制
2.1 大脑——语言信息加工处理的基地
2.2 语言编译机制的形成
绪论
第一节 学科范畴与研究任务
第二节 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
第三节 翻译心理学研究任务与方向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翻译心理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翻译思维机制:符号的认知意义
第一节 语言、思维与现实
1.1 语言与语言学
1.2 思维
1.3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第二节 信息加工的大脑机制——语言编译机制
2.1 大脑——语言信息加工处理的基地
2.2 语言编译机制的形成
2.3 语言编译机制的操作过程
2.4 人类的记忆——语言认知加工的核心
第三节 语言符号的认知意义
3.1 语言的符号性
3.2 符号的类别
3.3 符号系统
3.4 符号的意义——符指过程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语际符号交换:翻译思维的运行模式
第一节 翻译——语言与思维的双重转换
1.1 翻译的思维过程
1.2 翻译的思维方法
第二节 翻译思维的运行模式
2.1 语言符号转换的基础——符号翻译
2.2 英汉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
第三节 英汉双语语言符号的基本转换模式
3,1符号学的翻译原则
3.2 英汉双语语言符号转换的四种基本模式
第四节 翻译思维运行模式中英汉思维及语言差异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审美与社会意识:译者心理机制
第一节 译者审美体验的心理建构
1.1 对审美体验的理解
1.2 审美的主体与客体
1.3 对译者审美体验的理解
1.4 共鸣
1.5 移情
第二节 再创造过程中的译者心理
2.1 译者的再创造
2.2 再创造的心理条件
第三节 译者的翻译动机
3,1认知需要
3.2 审美需要
3.3 自我实现的需要
3.4 外在诱因
第四节 译者风格与审美机能
4.1 风格的定义
4.2 审美差异
4.3 个性审美差异与翻译风格的形成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精神需求:古代佛经翻译与中华文化心理建构
第一节 汉末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状态
……
第五章 变革动机:中国近现代翻译活动与读者集体意识
第六章 价值取向:中国当代翻译活动与读者大众心理
第七章 译介传承创新:欧罗巴文化心理建构
第八章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误译的形成机理
第九章 品牌名翻译:文化心理学视角研究
翻译心理学(Psychotranslatology)是从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的角度对翻译现象、翻译活动、翻译行为、翻译过程及翻译原理进行阐释、分析、总结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翻译专业必读书系:翻译心理学》从心理学的微观角度探索翻译本源的必由之路,又创新地把群文化心理跟翻译活动结合研究,这种宏观的视角能更好地将翻译研究与人类文明史相联系,体现翻译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从而建立起翻译心理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