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8.0
本书分别阐述了传播效果理论的起步(佩恩基金会研究)、聚焦受众态度与行为的效果理论、人际关系视野下的效果理论等。
绪论传播效果研究的分析框架
一、“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界定
二、对“效果范式”的批评
三、“强—弱—强”框架及其问题
四、受众观变迁的视角
第一章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起步
第一节 芝加哥学派:效果研究的“史前期”
一、芝加哥学派的生长环境与问题来源
二、芝加哥学派的传播观
三、帕克的移民报刊研究
四、小结
第二节 佩恩基金会研究:聚焦“孤立”个体
一、佩恩基金会研究的背景
二、佩恩基金会研究的主题与思路
三、小结
第三节 魔弹论:早期效果思潮
一、主流传播学史中的“魔弹论”
二、宣传分析与“魔弹论”
三、“迷思”来源的可能解释
四、小结
第二章 聚焦个体态度与行为的效果研究
第一节 效果研究聚焦的背景
一、美国民主的危机
二、市场研究的影响
三、小结
第二节 个人差异及其深化
一、个人差异的提出
二、“选择性”过程
三、说服研究中的“4W—效果”模式
四、小结
第三章 人际关系视野中的效果研究
第一节 从二级传播到创新扩散
一、人际关系的介入
二、人际关系介入的局限与意义
三、创新扩散研究
四、小结
第二节 残缺的“地图”与残缺的总结
一、拉扎斯菲尔德的效果观
二、“残缺”的“有限效果论”总结
三、小结
第三节 默顿的影响
一、结构功能主义
二、中层理论
三、小结
第四章 “积极受众”影响下的效果研究
第一节 从“使用与满足”到“使用与效果”
一、离开效果?
二、回到效果
三、小结
第二节 “使用”概念的丰富
一、受众能动性
二、媒介依赖与效果
三、小结
第五章 以认知为核心的效果研究
第一节 认知效果的复兴
一、李普曼的传统与背景的转变
二、“认知”的扩展
三、认知与民主资源
四、小结
第二节 认知效果的拓展
一、受众观的整合
二、繁荣与忧思
三、小结
结语 从“效果”思考“人”的命运
一、基本脉络与逻辑
二、理论发展的思考
三、传播效果思潮
四、中国的传播效果研究
参考文献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在新闻传播学中,传播效果可谓是核心领域,也是核心课程。然而,国内对于传播效果实证方法介绍颇多,但在理论方。面缺乏深入系统的阐述。本书应该说是这一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
本书超越传统的“强一弱一强”模式,以“受众观”为线索,将效果研究及其主要理论归结为五个阶段:大众传播效果研究起步期、聚焦个体态度和行为的效果研究、人际关系视野中的效果研究、“积极受众”影响下的效果研究、以认知为核心的效果研究。
各阶段的主要理论流派——从佩恩基金会的研究、4W~效果模式、二级传播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介依赖论,直至大家耳熟能详的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知沟理论、涵化理论等等都被置于这一全新的框架中,得到了更为深入的阐释。书中不仅全面梳理了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涵,而且对其思想脉络、学术源流和背景逻辑等作了深入剖析。
本书资料翔实,逻辑严密,详略得当,可作为新闻传播、广告公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使用,对研究者也颇多启发。
《效果研究:人类传受观念与行为的变迁》资料翔实,逻辑严密,详略得当,可作为新闻传播、广告公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使用,对研究者也颇多启发。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效果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新世纪传播学研究丛书 | ||
9787309063387 《效果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20 | 印数 | 4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