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6.0
本书对所有教育环节的各个部门、广大家长、社区等都是难得的参考书,对教育决策部门和社会管理部门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与未成年人教育相关的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第一章 中华民族21世纪上半叶的两大任务与未成年公民道德品质塑造
一 中华民族本世纪上半叶的两大历史任务
二 历史重任与新一代公民的品德塑造
(一)提升
第一章 中华民族21世纪上半叶的两大任务与未成年公民道德品质塑造
一 中华民族本世纪上半叶的两大历史任务
二 历史重任与新一代公民的品德塑造
(一)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为完成两大历史重任提供精神动力和道义支持
(二)新一代公民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两大历史任务的实现
三 培养和提升未成年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战略方针
四 当前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一)未成年公民群体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当前我国未成年公民道德现状样本:徐州市调查与统计数据
(三)当前我国未成年公民道德现状之二:全国相关调查与统计数据
五 几点简要结论
第二章 未成年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立论基础
一 道德接受与道德内化理论
二 道德品质结构理论
三 道德发生认知理论
四 道德行为作用理论
第三章 未成年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内容和指标
一 建构“两纲八目”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德目规范体系的依据
(一)古为今用,承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面向现实,立足公民最基本品德要求
(三)为我所用,融合人类道德文明
(四)言约义丰,易为未成年人所记循
二 “两纲八目”规范体系的二级德目及其概括提炼
(一)“两纲八日”规范体系的二级德目
(二)概括提炼二级德目具体养成指标的基本原则
三 “两纲八目”德目规范体系的结构与内涵阐释
(一)忠、孝“两纲”
(二)仁、义、礼、勤、俭、信、和、耻“八目”
四 未成年公民各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具体德目指标体系
(一)婴幼儿(0-3岁)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德目指标
(二)幼儿园(3-_6岁)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德目指标
(三)小学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德目指标
(四)初中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德目指标
(五)高中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德目指标
第四章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基本规律和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基本规律
(一)主客体互动律
(二)诸阶段递升律
(三)导引与规范的契合律
(四)个体养成和群体养成的渗透律
(五)他律和自律的并进律
(六)渐进与突变的交替律
二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小处小事入手原则
(二)可操作原则
(三)以身立教原则
(四)蒙以养正原则
(五)主体性原则
(六)良性互动原则
(七)循序渐进原则
(八)协调一致原则
第五章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途径与可操作方法
一 “三位一体”: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基本途径
(一)家庭养成:陶铸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工程
(二)学校教育: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生成链条的关键环节
(三)社会濡染: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大课堂
二 教化与实践的统一: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动态路径
三 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养成的操作方法研究
(一)养成训练: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着力点
(二)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其他14种实用方法
第六章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作用机制
一 良性互动机制
(一)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需要“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
(二)未成年公民德育良性互动的内涵与作用机制
(三)实施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中良性互动机制的若干问题
(四)“三位一体”良性互动推进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若干可操作性范例
二 内化与养成的相互作用机制
(一)道德内化与道德养成的关系
(二)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的相互作用机制
(三)利用内化与养成相互作用机制促进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
三 评价激励机制
四 调控机制
(一)内在调控:良心感和荣辱感
(二)外在调控:法制约束与习俗陶冶
五 保障机制
(一)组织领导保障
(二)制度措施保障
(三)活动场所保障
第七章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优良环境的营造
一 营造和优化社会德育环境是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重要工程
二 构成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社会德育环境要素
(一)社会风尚陶冶
(二)媒体环境濡染
(三)法治环境影响
(四)舆论氛围扬抑
(五)人际环境示范
三 媒体环境对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重要作用及其治理和优化
(一)媒体环境在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养成中的重要地位
(二)现实生活中媒体不良信息环境及对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消极影响
(三)营造促进未成年公民良好道德素质养成的优良媒体环境
四 营造和优化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环境需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第八章 未成年公民道德品质测评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 道德品质测评的理论依据及实用方法
(一)道德品质测评的理论依据
(二)未成年人道德品质测评的若干实用方法
二 未成年人道德品质量化评价的数学模型
(一)外在道德规范位能数学模型
(二)道德认识测度数学模型
(三)道德行为测度数学模型
(四)内在道德规范位能的数学模型
(五)道德位能的数学模型建构
(六)道德品质测度的数学模型
三 未成年人道德品质量化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确定道德品质的评价对象
(二)确定道德品质的评价目标
(三)确定道德规范的价值量
(四)检测被评价对象的道德认知
(五)检测被评价对象的道德行为
(六)计算每位学生的道德品质测度
四 中小学生道德品质量化测评示例
(一)小学生“义”德品质测评示例
(二)初中生“和”德品质测评示例
(三)高中生“义”德品质测评示例
附录 《未成年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养成训练活动方案设计》(部分)
后记
《播种品德收获命运——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从公民素质养成的角度系统研究了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特别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和养成问题。作者陈延斌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并根据新时代的特点,提出了系统的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教育环节和目标,对我国先行的教育体系、教育体制、教材体系、教育方法、社会环境建设等等诸多相关环节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养成问题提出了整套操作性很强的建设性意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播种品德 收获命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04200 如需购买下载《播种品德 收获命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播种品德 收获命运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432.62 的主题关于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