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88.0
保护生物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专著是作者根据多年来对珍稀濒危植物夏蜡梅(CalycanthuschinensisChengetS.Y.Chang)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全书共分10章,从保护生物学角度系统研究了夏蜡梅的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次生代谢产物、生理生态、生殖生态、种子的生理特性、遗传多样性、空间遗传结构与分子系统地理学、逆境生理生态等,阐述了导致夏蜡梅濒危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危措施和保护对策。为科学有效保护夏蜡梅野生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前言
第1章 夏蜡梅生物学特性
1.1 引言
1.2 夏蜡梅的生物学特性
1.2.1 夏蜡梅的形态特征
1.2.2 夏蜡梅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特征
1.2.3 夏蜡梅的开花与传粉习性
1.2.4 夏蜡梅的细胞学特征
1.2.5 夏蜡梅的发育生物学
1.3 夏蜡梅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
1.3.1 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现象
1.3.2 “集中开花模式”限制了花粉的扩散
1.3.3 适应昆虫传粉的机制不完善
1.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夏蜡梅群落特征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夏蜡梅群落学调查
2.2.2 夏蜡梅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
2.2.3 夏蜡梅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2.3 夏蜡梅群落的种类组成
2.3.1 群落的区系组成
2.3.2 群落的地理成分分布
2.4 夏蜡梅群落的外貌特征
2.4.1 生活型
2.4.2 叶级谱
2.4.3 叶型、叶质与叶缘
2.5 夏蜡梅群落结构特征
2.5.1 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分析
2.5.2 成层现象和层片结构
2.5.3 层间植物
2.6 夏蜡梅群落物种多样性
2.6.1 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2.6.Z乔木层物种多样性
2.6.3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
2.6.4 草本层物种多样性
2.6.5 不同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比较
2.6.6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2.7 夏蜡梅种群结构
2.7.1 种群大小结构
2.7.2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2.8 小结与讨论
2.8.1 夏蜡梅群落种类组成
2.8.2 夏蜡梅群落外貌特征
2.8.3 夏蜡梅群落结构特征
2.8.4 夏蜡梅群落物种多样性
2.8.5 夏蜡梅种群结构
参考文献
第3章 夏蜡梅次生代谢产物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材料采集
3.2.2 样品的处理
3.2.3 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
3.2.4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3.2.5 黄酮类化合物的薄层层析及定性鉴定
3.2.6 数据处理
3.3 不同样地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
3.4 不同样地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通径分析
3.4.1 不同夏蜡梅样地的土壤生态因子
3.4.2 夏蜡梅黄酮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问的通径分析
3.4.3 夏蜡梅总绿原酸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通径分析
3.4.4 夏蜡梅总鞣质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通径分析
3.4.5 夏蜡梅总酚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问的通径分析
3.4.6 夏蜡梅游离蒽醌含量与环境冈子之间的通径分析
3.4.7 夏蜡梅总皂苷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通径分析
3.4.8 夏蜡梅总生物碱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通径分析
3.5 不同海拔夏蜡梅不同营养器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
3.5.1 不同海拔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黄酮含量
3.5.2 不同海拔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绿原酸含量
3.5.3 不同海拔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鞣质含量
3.5.4 不同海拔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酚含量
3.5.5 不同海拔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游离蒽醌含量
3.5.6 不同海拔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皂苷含量
3.5.7 不同海拔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生物碱含量
3.6 不同坡向夏蜡梅不同营养器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
3.6.1 不同坡向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黄酮含量
3.6.2 不同坡向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绿原酸含量
3.6.3 不同坡向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鞣质含量
3.6.4 不同坡向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酚含量
3.6.5 不同坡向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游离蒽醌含量
3.6.6 不同坡向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皂苷含量
3.6.7 不同坡向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生物碱含量
3.7 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
3.8 夏蜡梅黄酮类化合物的薄层色谱分析
3.8.1 不同样地夏蜡梅叶片黄酮类化合物薄层色谱分析
3.8.2 夏蜡梅不同营养器官黄酮类化合物薄层色谱分析
3.8.3 不同样地夏蜡梅叶片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3.8.4 夏蜡梅不同营养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3.8.5 不同样地夏蜡梅叶黄酮类化合物各成分含量
3.8.6 夏蜡梅不同营养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各成分含量
3.9 光强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3.9.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3.9.2 不同光照条件下夏蜡梅不同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月变化
3.10 小结与讨论
3.10.1 夏蜡梅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
3.10.2 环境因子对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3.10.3 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第4章 夏蜡梅生理生态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测定
4.2.3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4.2.4 植物叶片热值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4.2.5 夏蜡梅幼苗形态、生物量参数测定及其计算
4.2.6 保护酶(SOD、POD)活性的测定
4.2.7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4.2.8 叶片质膜透性的测定
4.3 夏蜡梅的光合特性
4.3.1 环境因子日变化
4.3.2 夏蜡梅光合作用日进程
4.3.3 夏蜡梅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4.3.4 夏蜡梅及其主要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4.3.5 夏蜡梅及其伴生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动态
4.3.6 自然条件下夏蜡梅幼苗光合作用日变化
4.3.7 生长环境光强对夏蜡梅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4.4 生长环境光强对夏蜡梅幼苗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4.4.1 生长
4.4.2 形态
4.4.3 生物量分配
4.5 生长环境光强对夏蜡梅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5.1 膜脂过氧化
4.5.2 抗氧化酶活性
4.6 夏蜡梅及其主要伴生植物叶片灰分含量及热值的季节动态
4.6.1 不同生境下夏蜡梅叶片灰分含量的季节变化
4.6.2 不同生境下夏蜡梅叶片去灰分热值的季节变化_
4.6.3 夏蜡梅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在群落中的地位
4.7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夏蜡梅繁殖生态
5.1 引言
……
第6章 夏蜡梅不同大小级种子的生理特性
第7章 夏蜡梅遗传多样性
第8章 夏蜡梅空间遗传结构与分子系统地理学
第9章 夏蜡梅逆境生理生态
第10章 夏蜡梅濒危机制及保护对策
图版
保护生物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夏蜡梅保护生物学》是作者根据多年来对珍稀濒危植物夏蜡梅(Sinocalycanthu5 fhinensis)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全书共分10章,从保护生物学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夏蜡梅的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次生代谢产物、生理生态、繁殖生态、种子的生理特性、遗传多样性、空间遗传结构与分子系统地理学、逆境生理生态等,阐述了导致夏蜡梅濒危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危措施和保护对策,为科学、有效地保护夏蜡梅野生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夏蜡梅保护生物学》可供生物学、生态学、林学、农学等学科专业的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夏蜡梅保护生物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30272430 如需购买下载《夏蜡梅保护生物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8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355 | 印数 |
夏蜡梅保护生物学是科学出版社于201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Q949.747.2 的主题关于 腊梅科-生物多样性-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