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
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封面图

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

邓宏图,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9.0

书籍简介:

本书第一章讨论了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前提,在此基础上,对波普尔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历史目的论”或“历史决定论”进行了批驳。第二章分析了经济理性与非理性的逻辑结构及其两者间的关系。第三章转向了经验研究。把第一章、第二章所发展出来的历史主义的分析逻辑直接应用于始自1956年的中国的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第四章仍然是在第一章和第二章所发展出来的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的一个逻辑应用。通过引进历史逻辑起点、生产率竞赛、制度互补和企业治理等关键概念,第五章是要对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提供一个全景式的历史主义分析视角下的理论解释,也是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经验分析的自然的逻辑延伸。第六章是尝试用历史主义的分析框架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所作的一个理论解释。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历史主义经济学分析方法的重建:经济学解释的“范式困境”与“范式转换”

一、回归古典:理论上的可能性与现实上的可能性或必要性:一个导论

二、历史视角下的经济分析:以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结构为例

(一)马克思经济学分析基础

(二)历史与逻辑: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分析的“总原理”

(三)对波普尔的“反讽”:目的论

三、转型的含义

四、意识形态与社会正义

五、制度与制度变迁

六、经济学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

(一)范式和范式危机的“注解”

(二)历史视角下的集体经济、社队企业与农村市场化

(三)范式转换:历史主义的经济分析框架

七、历史逻辑的可验证性:民营经济的由来与演进的历史视角

八、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历史理性:“新历史主义分析方法”的基础重构

一、本章开篇:理性范式的质疑

二、“理性”考:它的内涵与外延

三、哲学与经济学的“理性”:一个简约的比较

四、鲁宾逊孤岛“理性模型”与西蒙的“有限理性”

(一)一般性理论说明

(二)鲁宾逊“孤岛理性模型”与“有限理性”

五、马克思与阿玛蒂亚.森:考虑权力配置的“理性”

(一)马克思的“类”与“异化”

(二)阿玛蒂亚.森的“可供交换的权利”与“同情”和“承诺”

六、森的“故事”与社会化了的“鲁宾逊孤岛模型”的讨论

(一)用故事表达的模型

(二)加进社会因素的鲁宾逊模型的讨论

(三)信念体系与历史理性:概述与理论总结

七、历史理性的经验证据:以企业家为例

(一)企业家理性与历史理性

(二)理性、信念或意识形态决定下的企业家选择和企业家精神

八、组织的历史理性:一个简单的推论

九、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历史分析:“体制困局”与改革的内生性

一、历史逻辑起点与体制困局:一个历史主义的解释框架

二、“体制困局”与改革的内生性和过渡性

(一)“体制困局”与政治路线的“二元取向”: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二)饥荒问题:事变、转向与古典的“仁政”

(三)经济压力与实践(现实)主义路线

(四)“体制困局”与改革的内生性、渐进性和过渡性

三、生产率竞赛与对“体制困局”的超越:历史背景与历史经验

四、改革策略与公众信念的一致性:一个“转型原理”的基本阐释

(一)历史或历史逻辑起点的进一步阐释

(二)1956~1978年:有必要再次强调的演化观点

(三)公众信念与决策者改革策略的一致性

(四)改革的动力与贝叶斯修正:从“不一致”到

“一致”

(五)转轨“样式”:一致性命题与中间性制度安排

(六)社会和谐的基础:进一步的讨论

五、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意识形态偏好、地方政府政策与制度演化分岔:

一个民营经济的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

一、民营经济演进:一个理论说明

二、地方政府意识形态偏好和政策的内生性

三、地方政府意识形态偏好与政策偏好:政府内部成员博弈的简单说明

四、地方政府意识形态偏好与地区经济制度变迁

五、不同地区经济组织演进与制度变迁的“路径分岔”:制度互补特性与“多重均衡”

(一)基本假设

(二)讨论

六、经验证据

七、计量检验

(一)计量模型的理论说明

(二)计量估计结果及其说明

八、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历史逻辑起点给定下的生产率竞赛与意识形态竞赛: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经济解释

一、导论:生产率与意识形态的竞赛

(一)生产率与意识形态初解

(二)‘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

二、转轨与“历史逻辑起点”:经济史简要说明

(一)公共意志(偏好)与“重化工业”路径:对林毅夫“赶超战略”分析范式的质疑

(二)历史遗产

三、1979年开始的转轨:生产率竞赛与意识形态竞赛

(一)生产率竞赛:基本假设与理论

(二)双轨制中的斯塔格尔伯格与伯川德过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生产率竞赛.

(三)历史前提、生产率与意识形态竞赛:一个总结性说明

四、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转轨中农地租约的政治经济学:合约选择与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分析

一、农地租约的历史主义视角

二、组织与激励:一个评论

三、一个鲍尔斯式的纯理论模型:联合(集体)产权与合约选择

四、地权性质与合约选择

五、公共属性与组织结构

六、人民公社与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个经济史的比较分析

七、197l~1991年粮食产量的决定:水利、技术、化肥还是联产承包制

八、农地租约或合约选择逻辑的进一步的诠释:有关合作经济的案例分析

九、结论性评述:杜润生的“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与恩格斯的“法德农民问题”的辨析

参考文献

附录一历史视角下的企业集群

一、企业集群理论概要:从传统集群学说到新经济地理集群学说

二、企业集群理论的一个扩展:双层气泡假说及相关命题

三、转轨条件下的企业集群:政府、制度、技术外溢与默示性知识

四、经验例证:天津自行车产业的民营化与集群化的演化轨迹

五、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二制度与贫困:以中国农村贫困的制度成因为例

一、导论:贫困问题的概要性阐释

二、制度与农村居民贫困:一个理论说明

三、人力资本与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制度效应”:一个检验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构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始自1978年的中国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作者把本书所采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定义为“新的历史主义的分析逻辑”,主要原因在于,作者的分析是基于历史理性的分析,而非仅仅是应用新古典范式的经济人假设的理性分析。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5877382
《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9 的主题关于 经济史-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