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翻译封面图

翻译

陈凌,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围绕诗歌及诗歌翻译的本质,从英汉两种语言文字的本体性差异入手,进行诗学、美学、译学乃至哲学层面的思考与探索;“下篇”则是将翻译置于一个比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内涵要大得多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交往的层面上加以审视和研究,并且针对形形色色的英汉误译、误释、误表达现象展开剖析讨论,也涉及不同文体与修辞手段的翻译处理。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篇诗歌翻译与主体审美

第一章换一种眼光如何?

、从文字结构差异看中英诗歌的不同走向

一、汉字象形、感性,充满联想与诗性;英语表音、抽象,理性有余而诗性不足

二、汉字单音,因而诗歌重音韵;英语单词表音,因而诗歌重节奏

三、文字差异导致:汉诗擅长写景抒情,英诗精于叙事说理

第二章“道”与“逻各斯”:论诗歌翻译中的辩证审美

一、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辩证审美之要诀

二、辩证超越:译本诗质与诗性之保证

三、主体审美:辩证审美之操纵者

第三章求同抑或求通?论翻译主体的审美模式

一、原文与译文之信息不对等

二、原文与译文之受指与能指

三、原文能指之能指化与原文能指之受指化

第四章论翻译主体审美之升华与“语言意指性”

一、译本中的美学层次超越

二、从形而下到形而上:译本中的切身性概念化

三、译者的主体意向性与“语言意指性”

第五章论翻译主体之美学倾向与审美特点

一、原诗和译诗:审美信息与审美特质之变化

二、创作主体和翻译主体:思维方式之异同

三、翻译主体之辩证审美

第六章哲学话语中的翻译主体审美

一、“一”与“道”:中西传统译论的哲学源头

二、语言哲学的“同一性”与翻译主体所追求的“同一性”

三、语言哲学的切身性概念与翻译主体审美

下篇文化透视与翻译研究

第七章文化.语言.翻译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

一、文化:概念与本质

二、文化系统:庞大与复杂

三、文化特征:多元系统化

四、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五、翻译与文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第八章“道”与“逻各斯”:交相辉映,谐趣横生

一、中西译学传统中的相似性

二、东方和西方:概念性质之差异

三、创作和翻译:主体性特征之差异

四、水乳交融:“道”与“逻各斯”在翻译中相遇

五、知白守黑:“道”与“逻各斯”存异求同

第九章深化与拓宽:文化转向对翻译研究之影响

一、现代阐释:主体与主体的对话

二、权力话语:译作对原作的施暴

三、创造性叛逆:一种文化误会

四、西论东渐:借鉴抑或照搬?

五、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理应在中国成为主流

第十章文化冲撞:文本的解构与重建

一、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而文学翻译仍然是翻译

二、诗歌翻译的本质:美就是真,真就是美

三、译诗之道:形似而后神似

四、闲话文学语境中的风格、文体

五、漫谈文学翻译语境中的对话模式与审美再创造及文化语境中的翻译出版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将翻译的审美过程放在中西比较视域中进行考察。  全书分上、下篇,上篇围绕诗歌及诗歌翻译的本质,从英汉两种语言文字的本体性差异入手,进行诗学、美学、译学乃至哲学层面的思考与探索;下篇则将翻译置于文化交流和文化交往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和研究,并且针对形形色色的误译、误释现象展开剖析与论证,也涉及对不同文体与修辞手段的翻译处理。其中第九章,还就中西译论和中西文化差异进行了较有深度且视角独特的探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翻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774106
如需购买下载《翻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翻译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315.9 的主题关于 英语-诗歌-翻译-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