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青年性
重建青年性封面图

重建青年性

何同彬,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2.0

书籍简介:

本书对八十年代、现实主义、先锋、民间、知识分子、文化研究、文学史、鲁迅、网络诗歌、学院文学教育等相关学术问题及重要的文学作品、作家(诗人)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探讨呼唤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公共意识,倡导在青年文学批评领域重新建构一种基于“永恒批判”态度和共同体关怀的“青年性”,以打破现有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教育领域过度封闭、过于自恋的话语误区。

作者介绍:

何同彬,任教于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兼任 《扬子江》评论编辑部主任,两次获得"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三等奖,2012年获第二届江苏省文艺评论奖优秀奖,有评论集《浮游的守夜人》。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

重建“青年性”——我的批评观

第一辑

"公共性"与启蒙文学的困局

——重返1980年代文学的启蒙语境

主体的修复与启蒙文学的话语困境

——对1980年代前期文学的启蒙考察

主体游移与启蒙话语的裂变

——对1980年代中后期文学的启蒙考察

晦涩:如何成为"障眼法"?

——从"朦胧诗论争"谈起

忠实于我的时刻越来越"多"

——对小海近期创作倾向的考察

"重返80年代的诗歌精神":必要性与可能性

丛书总序

重建“青年性”——我的批评观

第一辑

"公共性"与启蒙文学的困局

——重返1980年代文学的启蒙语境

主体的修复与启蒙文学的话语困境

——对1980年代前期文学的启蒙考察

主体游移与启蒙话语的裂变

——对1980年代中后期文学的启蒙考察

晦涩:如何成为"障眼法"?

——从"朦胧诗论争"谈起

忠实于我的时刻越来越"多"

——对小海近期创作倾向的考察

"重返80年代的诗歌精神":必要性与可能性

我们应当如何爱国?

——重读《我爱这土地》

知识者的倦怠之书

——我看《春尽江南》

浮游的守夜人

——从北岛《午夜之门》谈起

关于政治和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成就本身并不能使一个作家摘取桂冠

第二辑

大时代的死亡与再生

——1990年代以来的精神困境

回到尼采的质问

——19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意识的症候

文学的盛筵与罗网

——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的"历史化"倾向

现实的幽灵与历史的梦魇

——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的"现实主义"障碍

"历史"与"反抗"的意志

——1990年代以来"先锋"意识的瓦解

"历史是精神的蒙难"

——对当下文学史思维的思考

从"自投罗网"到文学"憎恨"

——对文化研究思潮的思考

知识分子:过期的死亡宣判

文学,历史罗网中的死亡挣扎

——关于尼采的读札

智慧的劫掠与死者的狂欢

——从鲁迅说起

学院文学教育二题

第三辑

边界互渗的生机与险境

——浅谈江苏新世纪诗歌的民间力量兼及民间的困境

空间生产与网络诗歌的瓶颈

死亡的边界

亡灵的声音与晚期的界限

——欧阳江河浅议

关于"介入的诗歌"的谈话

孤独与寂寞之中的创造

——也谈当下文学的"可持续写作"

附录:“寻找政治”与永恒的批判——何同彬访谈

内容摘要:

《重建青年性》对八十年代、现实主义、先锋、民间、知识分子、文化研究、文学史、鲁迅、网络诗歌、学院文学教育等相关学术问题及重要的文学作品、作家(诗人)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探讨呼唤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公共意识,倡导在青年文学批评领域重新建构一种基于"永恒批判"态度和共同体关怀的"青年性",以打破现有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教育领域过度封闭、过于自恋的话语误区。

编辑推荐:

《重建青年性》展现了作者开拓文学批评新空间的勇气和锐气。正如书名“重建青年性”,作者追求文学批评场域的“青年性”,力图摆脱日渐固化的“纯文学”“文学自主性”“学院化”等封闭性话语。对“更具共同体关怀和责任意识的‘公共性’层面”的关注,令其批评触及崭新的研究领域。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重建青年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9787301243602
如需购买下载《重建青年性》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13装帧平装
页数 368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重建青年性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4.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7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