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0.0
本书论述唐玄宗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节、军事各方面的历史。
第一章风华之茂
第一节诞生洛阳
第二节翦除韦党
第三节册为太子
第二章先天之立
第一节嗣承唐统
第二节讨肃太平
第三节正理朝事
第三章开元之治
第一节国隆运盛
第二节疆广威远
第三节风朴气新
第四章二纪之转
第一节由明转昏
第二节由慎转骄
第三节由俭转奢
第五章天宝之弊
第一节内政失衡
第二节边功积衰
第三节中宫倾志
第六章安史之乱
第一节范阳兵变
第二节西蜀残喘
第三节神龙烛灭
前言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
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
树古棠阴在,耕余让畔空。
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
这首诗中透出的那种恢弘大气,那种雅致清淡,那种高远意境,若不说明,谁也难以想像如此隽永的文字,会出自一个天子之手。
这个天子不是别人,就是把中国推向千古大治巅峰,尔后,又跌入万劫不复深渊的唐玄宗。
在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帝,多少王。然而有记录的,从传说时代开始,只有三百九十七帝、一百六十二王。这些帝王,有英明的,有昏庸的,有龙骧虎步的,有泥塑木雕的,更多的,是介于这些中间的一般之主。然而,像玄宗这般前后判若两人,行迹差若天渊,几乎汇集所有矛盾面,在耀眼的荣光背后蒙受奇耻大辱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找不出第二人。
玄宗有才,他的才,毫不夸张地说,是旷古罕见之才,经天纬地之才,包罗万象之才。
他从一个旁支王子,持剑沐火,一举端掉韦氏集团,挽救了李唐王室,把父亲扶上了位。他突破规范,造成声势,又让父亲让了位。
他韬光养晦,以弱克强,翦除了太平公主集团,得以真正君临天下。
他审时度势,起用姚崇,再用宋璨,励精求治,迎来了黄金般的开元之治。
他选择良牧,与民休息,鼓励生产,致使四海殷富。
他开通商贸,驼铃声响,把丝绸之路铺得更加绚丽华彩。
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打出了一流的军事强国。
他提升国力,在外交风云中纵横捭阖,被列国敬称为“天可汗”。
他作诗,磅礴且空灵,制赋,高翱且抒情,行文,清新且自然,尤其为词的先河作了探索。
他击羯鼓,霹雳震空,吹玉笛,裂帛穿石,抚古琴,行云流水,编舞蹈,霓裳羽衣,定乐谱,妙曲传世,被后世尊奉为梨园老祖。
他绘画,开墨竹画先声,他书法,将八分书推陈出新。
没有他的领导,不可能有开元之治;没有他的鼓励,不可能有群星灿烂的人才格局。没有他的激扬,不可能有璀璨夺目的文化艺术成就。
曾几何时,取得无与伦比成就的玄宗,醉了,倦了,奉着道家高居无为的信条,隐到深宫去享受人生,在风花雪月中做风流才子,把一段李杨爱情演绎成绝版的千秋艳话。
他把权柄下放给李林甫,冀希以这个权相奉行的法家学说,替代儒家学说,用种种法规将大治局面格式化。李林甫确实建立了新秩序,下面绝对服从上面,然而这种服从成了无原则的服从,一切本该进向玄宗的谏言被阻断了,几乎所有官员为了保持荣华富贵,都做了仪仗马,看着好看,但绝不发声。结果玄宗的放权,变为了李林甫的19年专政。人才被逐,庸才尸位,矛盾在强压下转化为危机,看似河晏海清,实则漩涡四伏。
待到李林甫人老珠黄,攀着裙带走进权力中心的杨国忠,把混江湖的手段用来治理天下,使大唐在繁华的背后,迅速下滑。
最后出场的是方镇枭雄安禄山,他利用玄宗的宠爱,将手中的刀戈敲响渔阳鼙鼓,终于敲破了帝国魂,敲破了玄宗魂,敲破了盛世魂。
一场血流漂杵的安史之乱,替代了曾经执东方牛耳的盛世大唐。
玄宗有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又有宋徽李后的艺术才情。前者使他成为横空出世的伟大君主,后者让他险些成为亡国之君。连想像都很困难的事实,在玄宗的身上竟如神话般的展现。
这种神话般的图卷,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走马灯式的,比任何一个君主、任何一个时代更为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波澜壮阔。
梁启超曾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中国确实史学发达,发达到世界各国只能望其项背,有正史、编年史、地方志、政书、笔记小说、稗乘野史等各种体裁的史书。在近现代又出现了通史、断代史、传记等样式。但翻来拣去,眼帘中始终未能跳进一部断“朝”史。
断“朝”史,是笔者的杜撰,相对于断代史而言。断“朝”史就是以一朝君主为核心,展现整个时代的史著。若要“朝”的依据,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谚语。在笔者看来,断“朝’’史要比断代史更加具相,更加立体,更加全面。
笔者这样的念头,产生于跨入20世纪80年代的门槛之际。那是在恢复高考后,笔者进入高校之门的第二个年头,时年25岁。那时候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少禁忌,少顾虑,少束缚,凭着打小喜欢历史的兴趣,借着科班的点化,立志要做一部体裁新颖,格局恢弘,语境别致的史书,由此逐渐萌发了撰写断“朝”史的意想。
体裁的意想有了,还得找叙述的对象。
既然为断“朝’’史,前提总得是一个大时代,有着方方面面的内容,有着林林总总的事实,有着繁繁复复的深度,能够自成体系。笔者从而上下搜索,希冀能左右逢源。先是找到了康熙王朝,阅读了大量的史料,做了不少的笔记,但忽然发现,这做不了,至少做不透,因为笔者不懂满文。由是毅然放弃,重新寻找。当笔者把目光移向盛唐时,一种有缘的磁感油然而生。唐玄宗,那时尚无人注意的一个君主,在掀动书页间,好似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锁定了对象,在上课之余,笔者便再一次重复了学术准备,跑图书馆,制卡片,做笔记,谈不上是闻鸡起舞,倒也曦明即起,忙至深夜,不论是三伏,还是三九。
在边积累的同时,笔者开始了写作人生的第一个长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大学毕业前夕,方杀青初稿,字数达一百几十万言。
旋即搁笔,大病一场。
身体稍复,开始跑出版社,然无名小卒,到处碰壁。让我终身记忆的一句话是:“你出过书吗?”言下之意,你若有过出书的经历,那才能考虑。
这是一个悖论:我要出的是第一本书,然没有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书作基础,这第一本书要出版是不可能的。
若干年后,笔者开始写第二稿。跳出中国史学窠臼,引进西方史学兀素。予以缩编,剪去一些章节,得60余万字。
写毕,再大病一场。可出版之事,依然是镜花水月。
90年代初,北京三联书店和台湾锦绣文化企业联合出版《中华文库》,海峡两岸第一次合作出版大型丛书,笔者另起炉灶,写出样条,贸然投稿,幸得负责该文库出版的潘振平先生慧眼相看,发出了稿约。铺开稿子,笔者开始写第三稿。
这一稿,从钩稽人物关系,深化心理冲突,调动社会背景,演示生存状态人手,辅之以文史哲综合手法,“以史学为筋骨,以文学为血肉,以哲学为灵魂”作为座右铭,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融为一炉,赋予雅俗共赏性,以期“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惜墨如金,力求峰回路转,引人人胜。
如此,杀青后近20万字。稿发出后,又是大病一场。不惑之年,笔者终于收到了墨香正浓的样书。屈指算来,从开始写唐玄宗时代的第一稿到第三稿的出版,整整15年的岁月。
然而不论是第二稿,还是第三稿,源头终在第一稿。第一稿虽然文字尚欠火候,且还包裹了写作当儿那个时期的思想印迹,但却形成了原汁原味的史料宝藏,繁富宏远的时代大貌,平地拔起的大厦架构。更重要的是,它为笔者打下了治隋唐五代史的基础。尤其是包罗万象的内容,让笔者在实践中拓宽了眼界,锻炼了笔法,提升了对历史的理解。
今年春夏相交之际,得上海大学出版社总编助理李旭先生的青睐,复得该社社长兼总编姚铁军先生的鼎力支持,加以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胡申生先生的热忱鼓励,上海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幸享炜、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徐薇的文字校对整理等辛勤工作,这第一稿终于如丑媳妇要见公婆了。
该稿现分为4卷,全景讲述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几十年问大唐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盛况,这4卷的内容分别概括了玄宗时代的政治史、典制史、外交史和文化史。
有如每篇文字都留有时代烙印,每种文物出土都留有垒层的印迹一样,该稿也肯定存在着不少锈斑、水渍和蚀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谬正讹,向来都是锻炼学术善举。笔者在此预表广纳批评之言、不胜感激之意。
想当年,笔者伏案写作时,慈母在帘影下纳衣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若非母亲的悉心照顾,很难想像这部巨帙书稿如何得以完成,三次大病如何得以痊愈。憾今天人永隔,无法再奉孝于膝前,报答母爱,只得燃心香一瓣,遥祝母亲在天堂安好。
赵剑敏2007年8月于沪上听蝉室
《大唐盛世玄宗时代的全景中国(1-4)》,洋洋洒洒4卷本,近150万言,系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内容最系统的全景式讲述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几十年间,大唐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盛况的大型通俗性历史著作。 《大唐盛世一玄宗时代的全景中国(1_4)》,洋洋洒洒4卷本,近150万言,系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内容最系统的全景式讲述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几十年间,大唐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盛况的大型通俗性历史著作。这4卷本的内容分别为玄宗王朝政治史、典制史、外交史、文化史。 作者赵剑敏教授,系国内著名隋唐史和三国史研究专家,十多年前曾以文史哲笔法浓缩玄宗时代的《盛世魂》而出版了该书的中文简体字版、韩文版和台湾繁体字版等多种版本,广受关注和好评。 该著是他二十多年来潜心探索大唐历史尤其是玄宗王朝开元、天宝年间历史的丰硕成果的结晶。相信这部盛世之作和他目前正在潜心撰著的另一部250万言的史诗性巨作《大三国(5卷本)》一样,会厂受读者欢迎。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大唐盛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11181487 《大唐盛世》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100 |
大唐盛世是上海大学出版社于2007.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42.2 的主题关于 中国-古代史-713~762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