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0.0
本书是《851M:我们的科学文化》中的一种。全书由特稿、专题、演讲、对话、评论、人物访谈、游记与随笔、科学文化书籍信息、学位论文信息选登等栏目组成。其中,收入的文章有诺贝尔奖金得主们对学术论文发表的实证研究等。
主编絮语:算计与智慧
特稿
田松:同父异母的兄弟:传统纳西族的署自然观及其现代意义
徐保军、刘华杰:科学家每年应当发表几篇文章?——来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SCl论文数据的暗示
专题
陈自富:几乎不可能的战争——关于《智能简史》的思考
姜波:重返286时代
江晓原:三十年媒体之变迁:电台·电视·互联网
演讲
江晓原:误导与重构——科学的图像
吴国盛:技术的本质
对话
王一方、张大庆:当代医学的精神转身——“新医学模式”30年
评论
钮卫星:“宽面条”是这样抻出来的——劳埃德《古代世界现代反思》中的科学史观解读
高唏: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
陈蓉霞:哈维与血液循环理论的诞生
人物与访谈
翻译:穆蕴秋:对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一次访谈
散木:两个“竺可帧”——沪版《竺可桢全集·日记》足本与京版《竺可桢日记》摘选本比较读
甘子钊口述:救亡图存:中国科学的永恒使命
游记与随笔
吴燕:佘山记
阿里巴巴:伏地魔之子论纯科学推进的进度
熊姣:魔瓶被打开之后
科学文化书籍信息
江晓原:科学文化书籍信息(四)
吴燕:科学文化原版书简介(四)
学位论文摘要
王延锋:皮克林科学建构论研究
杨惠玉:《通报》在西方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的角色
李娜:居里夫人传记在中国的传播及性别研究
《我们的科学文化》约稿
一批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等等领域的研究者,因为有共同的价值理念、思想倾向和关注的问题,而成为多年的朋友,被称为“科学文化人”。诸同仁志同道合,气味相投,本“君子和而不同”之旨,在《851M:我们的科学文化》中各抒己见,贡献出自己最新的思想和最具创意的文章。
“科学文化人”追求的理念:
适度讲科学;
凡事别做绝;
工作凭兴趣;
生活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