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2.0
“生”是儒家伦理的根本精神,儒家围绕着“生”,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生”之伦理思想。发展出一套相对成熟而又健全的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的天人互动的“生”之伦理的义理模式和思想体系。本书即是对儒家这一“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模式及其体系特征的尝试性探索与研究。
第一章 导论:“生”在儒家伦理中的地位与意义 一 “生”的哲学与“生”的伦理 二 “生”在儒家伦理中的地位与意义 三 “生”的内涵及伦理性质 四 儒家言“生”的角度与方式 五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意义第二章 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理论溯源 一 原始崇“生”观念对儒家“生”之伦理的引导 二 上古天命观对儒家“生”之伦理主题的确立 三 上古气论对儒家“生”之实体形态的构造 四 《易》古经中“生”的思想对儒家的启示第三章 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模式及其表现形态 一 “易道生生”——《易传》的“生”之模式 (一)天人一体 (二)易道“生生”
第一章 导论:“生”在儒家伦理中的地位与意义 一 “生”的哲学与“生”的伦理 二 “生”在儒家伦理中的地位与意义 三 “生”的内涵及伦理性质 四 儒家言“生”的角度与方式 五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意义第二章 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理论溯源 一 原始崇“生”观念对儒家“生”之伦理的引导 二 上古天命观对儒家“生”之伦理主题的确立 三 上古气论对儒家“生”之实体形态的构造 四 《易》古经中“生”的思想对儒家的启示第三章 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模式及其表现形态 一 “易道生生”——《易传》的“生”之模式 (一)天人一体 (二)易道“生生” (三)继天为善 (四)各正性命 二 “从知天命到制天命”——原始儒家的“生”之路径 (一)与命与仁 (二)知天尽性 (三)制天命而用之 三 “天人感应”——汉儒的“生”之神教色彩. (一)天生人成 (二)天人感应 四 “万物一体”——宋明儒的“生”之气象 (一)性与天道 (二)天地之心 (三)万物一体第四章 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结构与机制 一 儒家伦理的结构特性 二 天、命、性、道:“生”的伦理结构的形上维度 (一)天:“生”之本源 (二)命:“生”之对待性向度 (三)性:“生”之非对待性向度 (四)道:“生”之伦理的统筹性观念 三 仁、礼、和、时:“生”之伦理结构的实践机制 (一)仁生 (二)礼生 (三)和生 (四)时生第五章 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工夫论 一 “生”的工夫论的内涵与特色 (一)“生”的工夫论的内涵 (二)“生”的工夫的模式与总纲 二 身心一如 (一)“身心一如”之义蕴 (二)“身心一如”的伦理性 三 尽性践形 (一)践形 (二)尽性与当代养生 四 知行合一 (一)知与行 (二)知行关系与“合一”之质第六章 结语:儒家“生”之伦理:一种思想资源的意义 一 “生”之伦理与当代生命伦理问题的现实诉求 二 “生”之伦理与当代发展观参考文献后记
“生”是儒家伦理的根本精神,儒家围绕着“生”,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生”之伦理思想。发展出一套相对成熟而又健全的以“天人合一” 为基本特征的天人互动的“生”之伦理的义理模式和思想体系。本书即是对儒家这一“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模式及其体系特征的尝试性探索与研究。 本书认为,“天人关系”是儒家“生”之伦理思想藉以展开的思想主题。儒家以“天人关系”为基本的运思方式和理论依据,发展出一套集天道观、本体论和伦理观为一体的“生”之伦理思想体系。本书亦是紧扣“ 天人关系”,以“天人关系”为线索展开的研究。在此线索导引下,力图从宏观或总体层面呈现出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特性。 本书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宏观或总体上把握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模式、理论特性,因而注重追本溯源以及对不同儒家“生”之思想特色的分析,并尝试着架构起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