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
美国货币史封面图

美国货币史

(美) 弗里德曼, (美) 施瓦茨,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68.0

书籍简介:

本书以历史为主线,介绍了美国货币金融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研究了美国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全书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及深入尖锐的分析,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管理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本书中对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颠覆了当时的主流,成为此后对大萧条的标准解释范本。

作者介绍: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理论创立者,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Anna Jacobson Schwartz,1915—),美国经济史学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高级研究员。   译者简介:   巴曙松,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博士后流动站指导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在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并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获“中国基金业10年特别贡献奖”(2008年3月)、“地方金融贡献奖”(2008年8月),被评为《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五十人——睿智之魅。2007年4月起,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绿钞时期

2.1 1867年货币存量的构成

2.2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2.3 恢复铸币的政治斗争

2.4 影响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2.5 与绿钞时期相联系的几个特殊问题

2.6 总结

第3章 银元政治和价格长期下降(1879—1897)

3.1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2 银元政治

3.3 导致货币存量改变的因素

第4章 黄金通胀和银行改革(1897—1914)

4.1 经济复苏时期(1897—1902)

4.2 相对稳定增长时期(1903—1907)

4.3 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

4.4 支付限制解除后的银行改革

4.5 后危机时代(1908—1914)

4.6 货币存量数学意义上的变动

4.7 回顾比较

第5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1914—1921)

5.1 货币和银行结构的改变

5.2 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

5.3 1920—1921年的衰退

第6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期(1921—1929)

6.1 货币、收入、价格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发展历程

6.2 商业银行运营的变化

6.3 货币政策的发展

6.4 影响货币存量的因素

6.5 总结

第7章 大萧条时期(1929—1933)

7.1 货币、收入、价格、速度和利率的发展历程

7.2 引起货币存量变动的因素

7.3 银行倒闭

7.4 大萧条的国际特征

7.5 货币政策的发展

7.6 其他可选政策

7.7 为何货币政策如此无能

第8章 新政时期银行结构和货币本位的变化

8.1 银行结构的变化

8.2 货币本位制度的变化

第9章 周期性变动(1933—1941)

9.1 货币、收入、价格和流通速度的变化

9.2 引起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9.3 基础货币的变动

9.4 联邦储备政策

9.5 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

9.6 1937年紧缩及随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性因素的角色

第10章 二战时期的通货膨胀

10.1 美国中立时期(1939年9月—1941年11月)

10.2 二战赤字时代(1941年12月—1946年1月)

10.3 战争结束到价格高峰(1945年8月—1948年8月)

10.4 收支余额

第11章 货币政策的复苏(1948—1960)

11.1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11.2 导致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11.3 货币政策的发展

11.4 为什么货币存量保持稳定增长

第12章 战后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12.1 替代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12.2 货币替代物的发展

12.3 以上考虑因素的综合效果

12.4 稳定性预期

第13章 总论

13.1 货币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2 货币关系的稳定性

13.3 货币方面变动的独立性

13.4 表象的欺骗性

附录A 基本表格

附录B 名义货币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理事评论

主题词索引

内容摘要:

《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美国货币史(1867-1960)》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编辑推荐:

“《大衰退》的全版译本,弗里德曼经典巨著,中译本首次授权出版”

  《美国货币史(1867-1960)》看点:

  1. 经济学大师的经典巨著。弗里德曼为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是他的成名之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 《美国货币史(1867-1960)》是对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分析得最为透彻的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而当前日益严重的美国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日益深化、波及全球的大背景下,《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中文版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3. 尽管《美国货币史(1867-1960)》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它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书中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的类比,确保“门外汉”也能读懂,这也是《美国货币史(1867-1960)》有潜力成为一本学术畅销书的原因。

  4. 译者巴曙松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号召力,经常为国内多家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公司进行培训,已在各种场合帮我们宣传此书,从而为我社的营销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读者对象:

  1. 金融机构(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2. 各级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

  3. 广大高校教师、研究生;

  4. 对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美国货币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1147498
如需购买下载《美国货币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美国货币史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27.129 的主题关于 货币史-美国-1867~1960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