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梦阑珊
流年梦阑珊封面图

流年梦阑珊

王颖,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3.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北大才女讲解《红楼梦》主要人物的讲演录。

书籍目录:

千古同一梦.《红楼梦》漫谈(上)

一、多少红楼梦里人

二、缠绵能说梦中因

三、转眼繁华迹已陈

四、从此红楼幻境开

五、始信文章通造化

流年梦中偷换.《红楼梦》漫谈(下)

一、却忆红楼半夜灯

二、别有天生一等痴

三、欲将沉醉换悲凉

四、同向春风各自愁

五、勘破繁华归寂寞

孤标傲世偕谁隐.林黛玉

一、闲借填词写翠蛾

二、家本姑苏浣花里

三、身世依然不系舟

四、年年拚得为花愁

五、可怜春恨一生心

六、一往情深深几许

七、此情错向红尘住

八、一■净土掩风流

九、他生未卜此生休

十、人生若只如初见

云空未必空.妙玉

一、多少红楼梦未醒

二、本来人较梅花淡

三、相看好处却无言

四、解道飘零同过客

五、从来心事未分明

六、飘摇举世谁知己

七、此情可待成追忆

才自精明志自高.贾探春

一、试将前事倚黄昏

二、一帆风雨海天来

三、爽气秋高绝俗埃

四、遗才谁识补天人

五、此身恨不属男儿

六、凤凰真是出鸦巢

七、已拚长在别离中

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

一、众口纷纭说宝钗

二、伴我今宵惟者月

三、外家姊妹多才思

四、热毒居然怯冷香

五、淡极始知花更艳

六、深解周旋粉黛场

七、灵心八面斗玲珑

八、弱骨丰肌笑语工

九、玉来金去最留心

十、人情天意两全难

莺愁蝶倦晚芳时.贾宝玉

一、多情自是天人谪

二、大母呼来深护惜

三、爱逐瑶钗十二行

四、一生一代一双人

五、宁负虚名身莫负

六、我是人间惆怅客

七、千古盛筵谁不散

八、除非顷刻此生休

九、知卿何事泪纵横

十、红楼一梦等南柯

幽梦总关情.《红楼梦》中的神话意蕴

一、梦里红楼接大荒

二、情天色界两茫茫

三、参透情门无一是

四、絮果兰因事渺然

五、惘然梦后劫余身

后记

后记

这是一本“讲”出来的书。

坦白地说,六年前第一次登上武汉大学的讲台,原是抱着“找朋友”的心态。因为高中读《红楼梦》实在太过寂寞,2001年9月刚进大学,便幻想着能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我谈谈讲讲《红楼梦》里的人物和故事。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红楼论坛是在2001年12月1日,台下坐着二三十位观众,规模虽小,大家却都热情洋溢。两周以后举办第二次红楼论坛,到场人数居然激增到近两百。于是红楼论坛从最初的小沙龙走上了大型系列学术活动的套路,而我则被“逼上梁山”,大多数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与红学书籍相伴。那一年,我十八岁。

四年岁月在云卷云舒之间过去,2005年5月13日,我在武大主讲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红楼论坛。本来六点半开场,结果四点多报告厅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五点半报告厅开门,十分钟内四百人的场内便座无虚席。

六点钟以前,报告厅的走道、台下包括门边,每一个角落都被热情的观众挤满,后来的人甚至无法进入大厅。我的感动和潮水般的人流一起奔涌。几年来,红楼论坛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慢慢地浸透到每个人的内心。在此期间,我一直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我讲红楼究竟为了什么?记得在央视做节目时崔永元问我:“贾宝玉和周杰伦谁更可爱?”当时我还没有听过周杰伦的歌,就说,我们是中国人,必须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或者说,有一个最基本的积淀。喜欢听周杰伦的歌当然不错,但倘若只知道周杰伦而不知道贾宝玉,那么就成了一种悲哀。

始终认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研究文化的人只可能是少数。然而文化又必须永恒,因为她牢牢系着民族的源、民族的根。我们可以失去一切但不能失去历史、失去文明,否则国将不国,民族也将不能再称为民族。我们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传递着文明的火种,即使不能发扬,也必须传承。这要求做文化的人非得带一点近乎壮烈的决心、近乎悲剧的责任。与此同时,还需要虔诚。作为中国人,我们毕竟需要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来熏陶滋养。红楼论坛并不是要校园里多出几个红学家,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红楼梦》、懂得《红楼梦》,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里不再寂寞。

2005年11月,我开始在北京大学主讲“千古一梦”系列讲座,近年来也陆续去一些其他高校、文化单位讲红楼。许多朋友建议我把讲座的录音整理成书于是有了这本《我在落花梦里》。书中选取了八次最有代表性的讲座予以收录:前两篇是“序幕”,介绍《红楼梦》前五回、基本框架、悲剧精神等一些基本问题;中间五篇是人物解读,基本按照北大“千古一梦”的讲座顺序展开;最末一篇是武大第七次红楼论坛的整理稿。遗憾的是,早期的红楼论坛并没有留下录音和文字稿,直到第七次才有录音保存,而且风格也已与我现在的讲座有了较大差异,但终归是一份真实的往日情怀。此次收入书中,算是对红楼论坛迟到的纪念。

也许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的观点在不同时期的讲座中有一些变化,比如分析宝黛二人面对聚散的态度。还有一些认识的深化,比如对贾宝玉情感的解读。在整理成书时,我特意保留了这些成长的轨迹。正像我在首篇《千古同一梦》中所说,《红楼梦》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位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体会便有差别。毋论深浅,只道情真。

这本书能够问世,首先要感谢我的母亲张慧玲。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和朋友。当我还在襁褓的时候,她便教我认字背诗。在我少年时代迷上文学创作的十年间,她一共帮我誊抄了近四十万字的文稿。如今这部书的初稿,便是她由录音一字一句整理而成。母亲用电脑尚不娴熟,她先把录音文字写在纸上,再输入电脑。待我回家时,看到的是厚厚一叠草稿,连同她那书不完、写不尽的爱。

我还要感谢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恩师尚永亮教授、王兆鹏教授、陈文新教授,以及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导师刘勇强教授。对于我的讲座,他们曾给予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尚老师和刘老师在百忙之中阅读了我的书稿,并提出宝贵意见。此外,武汉大学春英诗社、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以及未名红学社,是红楼论坛和“千古一梦”讲座的组织者。我的好友张维曾为红楼论坛的开展付出了大量心血,白卫斌和我共同主讲了前七次红楼论坛。我应该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长江文艺出版社和责任编辑高娟以及策划编辑田涯为此书的出版做了许多工作,在此一并致谢!王颖丁亥十月十五日晚于燕园

内容摘要:

  全书由八篇讲座录音稿整理而成,前两篇红楼梦漫谈(上、下)是“序幕”,作者为我们介绍了《红楼梦》的前五回、基本框架、悲剧精神等一些基本问题;中间五篇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千古一梦”期间的红楼人物解读;最后一篇是作者在武汉大学第七次红楼论坛的整理稿。《红楼梦》不异于一件融文、史、哲三长于一体的奇特的艺术品,那么对它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研究者对艺术的考据、义理、辞章三者的有机结合。本书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书,无论你是一个普通的红迷,抑或一名博学的学者,你都应不容错过。而红学和《红楼梦》研究的目的也不正是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去读懂它,去知味红楼么?  《红楼梦》中埋藏着一个深层次的成长悲剧。大观园的意义在于一群青春少女和一个男孩子贾宝玉借它来逃遁成人的世界,以此抗拒成长以及成长将要带来的一切无常。然而每一段时光终会成为过往,每一个少女必将白发苍苍,每一场繁华都要归于寂寞。无可救药地沉醉在青春的花靥,末尾注定折作伤逝的叹息。当历尽人间劫幻的顽石最终同到鸿蒙太初的青埂峰下,因为我们的世界不是他的家园,他只是和绛珠仙子草携手路过。【作者简介】  王颖:典型双鱼座女子,痴迷《红楼梦》、诗词、洞箫和昆曲。自十五岁起常做一个梦:守候在黄叶村的孤灯下为曹雪芹磨墨,静静地陪他写《红楼梦》,任自己一点一点沉醉,一点一点变老。傻傻地愿意折去三分之二的寿命,来为他换取天年。而那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岁月,也只用来陪伴他。二十二岁负笈燕园,特地前往京郊西山拜谒曹雪芹纪念馆,从此固执地相信自己的前世是樱桃沟的一只小白狐。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流年梦阑珊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5436023
如需购买下载《流年梦阑珊》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3.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流年梦阑珊是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411 的主题关于 红楼梦-人物形象-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