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
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封面图

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

郁枫,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8.0

书籍简介: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尤其是十八大三中全会之后,“新型城镇化”更成为我国的战略举措。作者紧扣时代主题,以我国中部地区五镇为例,对其城镇化过程中的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深入一线进行田野调查,以大量的详实、生动的资料,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策略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作者认为,当代我国村镇聚落的发展态势已由过去的“同质同构”转变为“异质异构”,并依据案例研究提炼出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的互动机制,最后提出了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的差异性发展路径和多元化发展目标。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背景——社会视角下的空间重构 第1章 缘起 1.1 我国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1.2 城乡差距——二元分割问题的历史解读 1.3 中部崛起——区域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 1.4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社会转型相关概念 1.5 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双向视角的提出 第2章 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的“空间一历史”谱系 2.1 时间范围与历史标点的界定 2.2 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的历史分析 2.2.1 封建社会中期至晚期(唐代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 2.2.2 晚清至民国(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 2.2.3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1949~1978年) 2.2.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1978年至今) 2.2.5 乡镇企业发展兴衰的影响(1984年至今) 第3章 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宏观图景 3.1 村镇聚落社会转型的背景 3.1.1 产业结构调整:从单一农业经济到三产并举 3.1.2 社会形态演变:从传统小农社会到现代社会 3.1.3 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3.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 3.1.5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 3.2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的多元化表象 3.2.1 乡村住区 3.2.2 集镇住区 3.2.3 乡村都市混合区 3.2.4 新集体农庄 3.2.5 旅游服务 农业社区 3.3 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空间重构当前面临的问题 3.3.1 我国村镇建设相关主体的“唯空间论”认识观 3.3.2 城乡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拉美化”的隐患 3.3.3 中部地区农村主要矛盾由“税费”向“空间”问题的转移 3.3.4 自上而下的空间重构安排与基层实际问题的冲突 3.3.5 空间营建策略对地区差异性的忽视第二篇 剖析——对案例村镇的田野调查研究 第4章 瑶里镇:“社会一空间”互动中的“蓄势”特征 4.1 社会转型对空间重构的整体影响 4.1.1 产业特点:农业向旅游业转型 4.1.2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改变 4.2 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下的“社会一空间”互动 4.2.1 微观层面占据主导影响 4.2.2 宏观镇域结构层面 4.2.3 巾观镇区结构层面 4.2.4 微观空间形态层面 第5章 鹅湖镇:“社会一空间”互动中的“整合”态势 5.1 社会转型对空间重构的整体影响 5.1.1 产业特点:农业向商贸业转型 5.1.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 5.1.3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5.2 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下的“社会一空间”互动 5.2.1 中观层面占据主导影响 5.2.2 宏观镇域结构层面 5.2.3 中观镇区结构层面 5.2.4 微观空间形态层面 第6章 洪源镇:“社会一空间”互动中的“失衡”隐患 6.1 社会转型对空间重构的整体影响 6.1.1 产业特点:农业向工业转型 6.1.2 土地资源稀缺与农民失地 6.2 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下的“社会一空间”互动 6.2.1 宏观层面占据主导影响 6.2.2 宏观镇域结构层面 6.2.3 中观镇区结构层面 6.2.4 微观空间形态层面 第7章 黄麓镇:“社会一空间”互动中的“共生”关系 7.1 社会转型对空间重构的整体影响 7.1.1 产业特点:地方乡镇企业的“一枝独秀” 7.1.2 现行管理体制下空问重构的随机性 7.2 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下的“社会一空间”互动 7.2.1 中观层面占据主导影响 7.2.2 宏观镇域结构层面 7.2.3 中观镇区结构层面 7.2.4 微观空间形态层面 第8章 铜闸镇:“社会一空间”互动中的“变革”局势 8.1 社会转型对空间重构的整体影响 8.1.1 产业特点:农业向综合工贸转型 8.1.2 行政区划与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变 8.2 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下的“社会一空间”互动 8.2.1 宏观层面占据主导影响 8.2.2 宏观镇域结构层面 8.2.3 中观镇区结构层面 8.2.4 微观空间形态层面第三篇 凝炼——对案例的理论探讨 第9章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案例总结 9.1 “社会一空间”互动的变革趋势:从同质同构到异质异构 9.1.1 空间构成要素的变化 9.1.2 空间结构关系的变化 9.1.3 空间尺度与风貌的变化 9.1.4 聚落外部关系的变化 9.2 空间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载体 9.3 社会转型、空间结构重构与空间形态重构三者关系探讨 9.4 社会转型背景下村镇聚落多元化的空间重构方式 9.4.1 行政主导下的“造镇运动” 9.4.2 市场调节下的自适应更新 第10章 村镇聚落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的互动机制 10.1 互动机制的分类剖析 10.1.1 行政范畴 10.1.2 市场范畴 10.1.3 社会范畴 10.2 通过分析“参数化”互动机制对五镇提出发展建议 10.2.1 参数的多样混合作用导致的差异性变迁路径 10.2.2 在各类变迁过程中对其互动机制加以抑制或倡导 第11章 社会视角下空间重构的评价体系 11.1 新型价值观的确立 11.1.1 “唯空间论”发展观的反思 11.1.2 在建设项目中对空间重构的社会意义进行评估 11.2 社会转型背景下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的阶段划分 11.2.1 静态稳定阶段 11.2.2 不平衡阶段 11.2.3 动态均衡阶段 11.2.4 晚期相对稳定阶段 11.3 村镇聚落“社会一空间”关联效应评价 11.3.1 正向关联 11.3.2 负向关联 第12章 基于“社会一空间”互动的空间营建策略 12.1 “社会一空间”互动背景下的空间营建关键步骤 12.1.1 通过探究“社会一空间”互动机制分析空间症结 12.1.2 促进村镇聚落正向关联的空间策略 12.1.3 消解村镇聚落负向关联的空间策略 12.2 社会转型背景下小城镇空间营建的分类指导 12.2.1 以地理环境与发展区位为分类依据 12.2.2 以产业类型为分类依据 12.3 中部地区村镇聚落发展的政策建议 12.3.1 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空间意向的多元化 12.3.2 谨防陷入追求城镇化率的数字“陷阱” 12.3.3 中部地区乡村不能复制东部的发展模式 12.3.4 应尊重特有的农村生活方式和习俗 12.3.5 兼顾乡村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的特殊性 12.3.6 社区重塑与空间建设并重 第13章 结语 13.1 差异性变迁路径和多元化发展目标的提出 13.2 “政府一市场一社会”视野下的乡村空间重构 13.3 未来村镇聚落空间重构过程中有待探讨的问题参考文献致谢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尤其是十八大三中全会之后,“新型城镇化”更成为我国的战略举措。《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档案研究》作者郁枫紧扣时代主题,以我国中部地区五镇为例,对其城镇化过程中的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深入一线进行田野调查,以大量的详实、生动的资料,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策略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作者认为,当代我国村镇聚落的发展态势已由过去的“同质同构”转变为“异质异构”,并依据案例研究提炼出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的互动机制,最后提出了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的差异性发展路径和多元化发展目标。  本书适合于城市规划、建筑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人士阅读,同时也适合关心城镇化问题的公众阅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12169757
如需购买下载《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4.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99.21 的主题关于 城市化进程-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