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0.0
本书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和教育教学规律,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材体系,转化为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具有科学性、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教学体系。本书的三个特点是: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的分析和论证。二、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和教育教学规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教学体系的重构。三、注重彰显马克主义理论的方法论的性质和功能。
序——一部特色十分突出的著作
题记——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体系何以为新?
第一章 时代旗帜——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的生平与人格魅力
马克思的生平——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创立的实践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历史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阶级基础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思想资源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资源的历史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创新
三、科学地理解、把握和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科学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掌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的指导和行动的指南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一、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一)唯物论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论——近代机械唯物论——物本主义思维方式的缺陷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实现理论创新的启迪——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实现理论创新的关键
二、自然世界的物质性、先在性与人类世界的实践本质
(一)自然世界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对自然世界物质性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物质性的重大意义
(二)自然世界对人类世界的先在性
自然世界对人类世界的先在性——从实践理解自然世界对人类世界先在性的重大意义
(三)人类世界的实践本质——人自身生成发展的实践性——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成发展的实践性——人类世界的实践本质与“实事求是”
(四)从实践理解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从实践理解意识的起源——从实践理解意识的本质——从实践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三、实践是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一)实践的基本的特征、形式、结构和运行机制——实践的科学规定——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
(二)实践是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三)在实践基础上“人-自然-社会”的统——在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统一——在实践基础上人与社会的统
(四)从实践理解世界分化与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一、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一)辩证法的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辩证法——近代的思辨辩证法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大意义
二、对立统一规律与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范畴——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范畴——马克思主义矛盾范畴与形式逻辑矛盾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矛盾范畴与思辨逻辑对立统一律的区别
(二)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矛盾分析方法的含义、实质——矛盾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三、质量互变规律与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质、量、度范畴——质的含义——量的含义——度的含义
(二)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质量统一分析方法——胸中有数与适度原则——脚踏实地与志存高远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与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肯定和否定——肯定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观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主义论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新体系:基于实践思维方式的阐释》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思维,力图体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体系的创新和理论观点的创新。第一章主要阐述马克思的生平与人格魅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历史创新,科学地理解、把握和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主要阐述唯物论的历史形态,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唯物论的一系列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第三章主要阐述辩证法的历史形态,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辩证法的一系列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主要阐述认识论的历史形态,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认识论的一系列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第五章主要阐述唯心史观的历史形态、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及长期居统治地位的根源,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历史观的一系列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六章主要阐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系列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第七
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论的一系列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八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全书贯穿从实践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新体系:基于实践思维方式的阐释》的创新所在和显著特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新体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10080239 如需购买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新体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59 | 印数 | 300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新体系是人民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A81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高等学校 的书籍。